為什麼有人發現癌症后,一治療就很快去世?醫生終於不再隱瞞
更新于:2025-03-26 09:02:00

癌症,這個詞宛如一道沉重的陰影,常常讓人們心生恐懼。今天,讓我們走進劉叔叔的故事,一同探尋癌症背後那些令人深思的問題。

劉叔叔,一位 62 歲的浙江居民,幾個月前,命運無情地給了他重重一擊 —— 胰腺癌晚期,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打破了他原本平靜的生活。當 CT 結果顯示癌細胞已經出現多處轉移時,劉叔叔整個人瞬間被絕望籠罩。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絕望,彷彿整個世界都在那一刻崩塌。

從那以後,劉叔叔每天都沉浸在焦慮與抑鬱的情緒深淵中,對治療也變得極度不積極。在他心中,似乎已經認定這一切都是徒勞,是在浪費金錢。他的眼神里,滿是對未來的迷茫與無助,曾經的樂觀與開朗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然而,家人始終沒有放棄。他們看著劉叔叔日漸消沉,心急如焚。於是,家人們輪番勸說,從曉之以理到動之以情,試圖讓劉叔叔重新燃起對治療的希望。終於,在家人的不懈努力下,劉叔叔勉強同意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

但命運似乎並未因此而眷顧劉叔叔。幾次治療下來,情況並沒有朝著大家期待的方向發展。劉叔叔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身體迅速消瘦,整個人變得愈發憔悴。看著劉叔叔日益衰弱的身體,家人們的信心也開始動搖,漸漸地,他們開始認同劉叔叔之前的觀點,覺得或許真的不該再繼續治療,於是,勸說也逐漸停止。

沒過多久,劉叔叔便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離去,讓整個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在悲痛之餘,劉叔叔一家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困惑:為什麼劉叔叔在接受治療后,反而這麼快就離世了呢?難道真的如他們所想,是治療加速了劉叔叔的死亡嗎?如果不治療,劉叔叔是不是還能多陪伴他們一些日子呢?

癌症治療與死亡:迷霧背後的真相

在探討劉叔叔一家的困惑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組令人揪心的數據。《國家癌症中心雜誌》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新增癌症患者數量高達 482.47 萬例,平均每十萬人中就有 341.75 人被確診患有癌症。肺癌、腸癌、甲狀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等,這些癌症的名字,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在癌症患者這個龐大的群體中,我們能看到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況。一部分患者在與癌症的抗爭中,能夠長期生存,甚至戰勝癌症,重獲健康;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在確診后不久便匆匆離世。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北京朝陽醫院普外科的主治醫師曾維根,為我們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發現得晚:癌症晚期的艱難困境

多數發展到晚期的癌症,就如同脫韁的野馬,很難被馴服。特別是那些已經出現廣泛轉移的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極低。想像一下,癌細胞就像一群瘋狂的入侵者,在身體的各個角落肆意擴散,它們搶佔營養,破壞組織,使得身體的正常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此時,即便醫療技術再發達,也難以在這場與癌症的較量中取得全面勝利。

腫瘤惡性程度高:難以攻克的頑固堡壘

胰腺癌、膽管癌、甲狀腺未分化癌、肝癌、膽囊癌等,這些癌症本身就如同兇狠的 “敵人”,惡性程度極高。對於靶向治療、放化療等常規的治療手段,它們似乎有著強大的 “抵抗力”,治療效果並不理想,這也導致了這些癌症的治癒率相對較低。就好像這些癌細胞有著特殊的 “鎧甲”,能夠抵禦治療的 “攻擊”。

死於腫瘤急症:突如其來的致命危機

腫瘤破裂,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情況。一旦發生,就可能導致大出血,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讓體內重要部位被堵塞,進而危及生命。這種情況就像一顆隱藏在身體里的 “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給患者帶來致命的打擊。

其他原因:複雜病情下的治療困境

在癌症患者中,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常合併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中風等。這些疾病就像隱藏在暗處的 “幫手”,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引發各種併發症。當治療的 “雙刃劍” 在試圖對抗癌症時,這些併發症可能會趁機發難,給患者的生命帶來更大的威脅。

癌症治療的抉擇:治與不治的權衡

面對癌症,一個關鍵的問題擺在患者和家屬面前:查出癌症到底要不要治療?不治療會不會反而活得更久呢?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的主任醫師潘戰和,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困惑。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癌症暫時可以不急著治療。例如某些惰性的白血病或淋巴瘤,這些癌症的發展相對緩慢,就像一個 “慢性子”,可以通過隨訪的方式,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而無需急於進行治療。還有一些患者,由於自身的身體狀況不適合治療,如果強行治療,不但無法帶來積極的效果,反而可能會降低患者的生存品質,讓患者在痛苦中度過最後的時光。

有人會舉出一些癌症不治而愈的例子,試圖證明不治療也能戰勝癌症。潘戰和醫師解釋,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誤診,實際上患者並沒有患癌;另一方面,可能是患者運氣極佳,但這種概率實在是微乎其微,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撈到一根針一樣。雖然確實存在這樣的特例,但我們最好不要輕易去效仿,因為一旦判斷失誤,可能會適得其反,讓病情惡化得更快。

癌症患者是否接受治療,其實與癌症的性質、分期以及患者的體質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但需要明確的是,正規的治療並不會加速患者的死亡。相反,合理的治療方案,是為了盡可能地控制病情,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即便不幸患癌,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也至關重要。消極的情緒,就像癌細胞的 “幫兇”,可能會加速癌症的進展,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而樂觀的心態,則能激發身體的潛能,增強免疫力,為對抗癌症提供有力的支援。

癌症的預警與預防:守護健康的防線

癌症的來臨,並非毫無徵兆。一些異常的身體變化,很可能就是癌症發出的信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的副主任醫師郭文浩提醒大家,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身體彷彿在不知不覺中被 “抽走” 了能量;或是感到乏力,彷彿身體里的 “電池” 永遠充不滿電;又或是發現身上出現腫塊、結節,像一個個不速之客;持續的疼痛,如同身體在不斷發出警報;長期持續的咳嗽,呼吸急促,仿佛呼吸的通道被什麼東西堵住了;不明原因的出血,無論是皮膚、口腔還是其他部位;消化異常,比如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大便改變,如形狀、顏色、頻率的變化等癥狀,都要警惕癌症的來臨,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排查。

癌症的預防,永遠大於治療。就像提前修築堅固的堤壩,能更好地抵禦洪水的侵襲。河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主任醫師陳小兵表示,研究發現,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顯著降低患癌風險。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膳食,像精心調配的交響樂,讓各種營養元素和諧搭配;適當運動,讓身體像運轉良好的機器,充滿活力;戒煙限酒,遠離這些健康的 “殺手”;保持樂觀心態,用積極的陽光驅散生活中的陰霾。

同時,按時體檢也是預防癌症的重要一環。如今,醫療檢驗技術日新月異,很多癌症都能通過特定的檢查專案被篩查出來。比如,胸部低劑量螺旋 CT 就像一雙 “火眼金睛”,能夠發現早期肺癌的蛛絲馬跡;乳腺癌可以通過超聲結合鉬靶的方式,被精準地 “揪” 出來;腸鏡和胃鏡,則能幫助我們及時發現腸癌和胃癌的隱患。因此,選擇個人化的體檢專案,做好定期體檢,就像為身體安排了一場場 “安全檢查”,能夠大大提高癌症的早診率,為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

在面對癌症這個強大的敵人時,我們既不能盲目恐懼,也不能掉以輕心。了解癌症的真相,正確對待治療,積極預防癌症,才能在這場與癌症的較量中,守護好我們的健康。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