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酒桌上,白酒常常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它那獨特的香氣和醇厚的口感,吸引著無數人舉杯暢飲。不知從何時起,“白酒是最健康的酒” 這一說法悄然流傳開來,在酒友們的圈子裡引發了軒然大波。這個消息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了層層漣漪。一些平日里就愛小酌幾口的人,聽聞此消息後,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彷彿找到了繼續飲酒的 “底氣”;而另一些人,則眉頭緊鎖,滿臉狐疑,他們對酒精的危害早已有所耳聞,實在難以相信還有 “健康” 的酒存在。
尤其是對於 50 歲以上的人群來說,身體機能就像一台逐漸老化的機器,各項功能開始慢慢衰退,飲酒對他們身體的影響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捉摸。這個說法究竟是無稽之談的謠言,還是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真相?今天,我們就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同時也來好好探討一下,50 歲以上的人在飲酒這件事上,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在探討 “白酒是不是最健康的酒” 這個話題時,科學界至今沒有一個能夠讓所有人都信服的統一結論。不過,有一個事實是確鑿無疑的:無論飲酒的量是多是少,對我們的身體而言,都無疑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如果非要在眾多酒類中找出所謂 “健康” 的酒,那也只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並且是適量飲用某些酒類時,才可能對某些特定人群產生一些潛在的好處,但這也絕不是普遍適用的規律。要想弄清楚白酒是否健康,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來分析。首先要瞭解白酒的成分,看看它究竟是由哪些物質構成的;接著要關注它的酒精濃度,不同的酒精濃度對身體的影響有著天壤之別;還要考慮飲用方式,是空腹喝,還是搭配著食物喝,這些細節都可能影響到飲酒對身體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得結合一些實際發生的案例以及科學研究的成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少人都持有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白酒是用糧食精心釀造而成的,整個釀造工藝純粹自然,沒有添加過多的人工成分,而且白酒的酒精濃度較高,相比啤酒、紅酒,喝起來感覺更加 “乾淨”,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也會更小。還有一些人振振有詞地說,50 歲以上的人適量喝點白酒,能夠促進血液迴圈,在寒冷的冬天還能起到暖身子的作用,甚至還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但是,這些說法真的經得起科學的檢驗嗎?真的值得我們完全相信嗎?讓我們先從權威的科學研究數據以及真實發生的案例中來尋找答案。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全球健康領域的權威機構,發佈的報告具有極高的可信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酒精已經成為了全球範圍內導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長期飲酒會顯著增加患上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消化道潰瘍,甚至是癌症的風險。2018 年,醫學領域極具影響力的《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一項規模龐大的研究,這項研究覆蓋了全球 195 個國家和地區。研究結果明確地指出:“飲酒無安全劑量。” 這就意味著,無論我們喝多少酒,哪怕只是極少量的酒,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看,它所帶來的壞處遠遠超過了好處。對於 50 歲以上的人群來說,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在逐漸衰退,代謝能力也大不如前。肝臟作為人體代謝酒精的重要器官,此時的負擔變得更加沉重。酒精進入人體后,需要經過肝臟的一系列代謝過程才能被排出體外。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臟對酒精的代謝能力逐漸減弱,這就導致酒精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更長,酒精的毒性更容易被放大,對身體各個器官的損害也就更加嚴重。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能看到一些看似矛盾的現象。有些人一輩子都保持著飲酒的習慣,每天都要喝上幾杯,可身體卻一直都沒啥大問題;而有些滴酒不沾的人,卻莫名其妙地患上了心血管疾病。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難道適量飲酒真的對某些人有益處嗎?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和個體差異密切相關。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基因組成、生活習慣等都不盡相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酒精對身體的作用。有研究顯示,在特定的情況下,少量飲酒可能對某些特定人群的心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是因為酒精進入人體后,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張血管,使血管變得更加通暢,血液流動更加順暢。同時,它還能增加 “好” 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水準,這種膽固醇能夠將血管壁上多餘的膽固醇運輸到肝臟進行代謝,從而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風險。然而,這裡所說的 “少量” 是一個非常嚴格的概念,具體到白酒而言,男性一天的飲酒量最好不超過 15 毫升,女性則不超過 10 毫升。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對這個 “少量” 的概念沒有清晰的認識,他們往往把 “少量” 誤解為 “一杯”、“兩杯”,甚至有些人一喝就是半斤、一斤。這樣的飲酒量遠遠超出了健康的標準,完全偏離了適度飲酒的軌道,對身體的危害也隨之而來。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瞭解過量飲酒的危害,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發生的例子。在山東,有一位 65 歲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老李。老李平日里身體還算硬朗,精神矍鑠,走路都帶風。他有一個多年的習慣,就是每天晚飯後都要喝上一兩白酒。在他看來,這一兩白酒不僅能説明他放鬆身心,緩解一天的疲勞,還能起到養生的作用。前幾年,老李去醫院進行體檢,結果讓他和家人都感到十分驚喜。他的心血管健康指數居然比很多同齡人還要好,各項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醫生在瞭解了他的生活習慣后,詢問他平時是怎麼保養身體的。老李笑著說,自己一直堅持鍛煉身體,每天都會去公園散步、打太極拳,飲食也非常清淡,從不抽煙,酒也就每天喝一點點解解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卻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老李的飲酒量逐漸增加,從一開始的每天一兩,慢慢變成了每天三兩、半斤。他覺得自己身體好,多喝點酒也沒啥大不了的。可他沒想到,身體的健康情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沒過幾年,老李就感覺自己的胃部經常不舒服,時不時地會出現疼痛、反酸的癥狀。去醫院檢查后,醫生告訴他,他的慢性胃炎已經轉化成了胃潰瘍,而且肝臟也出現了問題,患上了酒精性肝損傷。醫生嚴肅地對老李說:“少量飲酒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對身體有一定的益處,但這個量一旦控制不好,過量飲酒,那麼健康就會迅速走下坡路,身體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害。”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瞭,飲酒所謂的 “健康作用” 是非常微妙的,它就像走鋼絲一樣,需要我們小心翼翼地把握好度。如果我們缺乏自律,不能控制好飲酒的量,過量飲酒所帶來的風險遠遠超過了那一點點所謂的 “好處”。而且,每個人對酒精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喝一點酒就會臉紅、頭暈,而有些人卻能喝很多酒都面不改色。這是因為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受到基因、年齡、性別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於 50 歲以上的人群來說,他們的代謝能力本身就已經下降了,肝臟對酒精的分解能力也減弱了。這就導致酒精在他們體內停留的時間更長,對肝臟、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損害也就更大。長期下去,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接下來,我們再來深入瞭解一下白酒本身。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這兩種成分佔據了白酒的絕大部分比例。除此之外,白酒中還含有微量的酯類、醛類和酚類物質。這些微量成分雖然含量很少,但它們對白酒的風味和品質有著很大的影響,正是它們賦予了白酒獨特的香氣和口感。然而,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這些微量成分對我們身體的意義卻微乎其微。而白酒中高濃度的乙醇,才是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
我們都知道,白酒的酒精濃度通常都比較高,動輒就是 40 度、50 度,甚至更高。這樣的酒精濃度比啤酒、紅酒要高得多。當我們飲用高度白酒后,肝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代謝這些酒精,這就導致肝臟的負擔要大得多。研究顯示,長期飲用高度白酒的人,患酒精性肝病的風險更高。而且,高度白酒更容易讓人產生酒精依賴,一旦養成了飲酒的習慣,就很難戒掉。有些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白酒對身體有這麼多危害,那紅酒是不是比白酒健康一些呢?確實,红酒中含有一些抗氧化成分,比如白藜蘆醇,這些成分被認為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它們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身體細胞的損傷,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但問題是,這些抗氧化成分在紅酒中的含量非常低。如果我們想要通過喝紅酒獲得這些好處,就需要喝大量的紅酒。然而,大量飲用紅酒必然會攝入更多的酒精,而酒精帶來的危害早就遠遠超過了這些所謂的益處。所以,無論是白酒、紅酒還是啤酒,雖然它們在口感、風味上有所不同,但從本質上來說,它們都含有酒精,而酒精才是對我們健康最大的殺手。那為什麼還有人說,50 歲以上的人喝點酒 “更健康” 呢?這種說法其實源於中國傳統觀念中的 “以酒養生” 理念。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不僅是一種飲品,還被賦予了很多養生的功效。比如中醫里講,酒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在一些中醫方劑中,酒常常被用作藥引,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醫里所說的酒通常指的是藥酒,這種藥酒是用特定的中藥材和酒按照一定的比例配製而成的,而且在使用時用量極少,一般只是幾滴或者一小杯。這跟現代人日常飲用的白酒完全不是一回事。現代科學已經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酒精本身並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它不能為我們的身體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而且,飲酒與健康之間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飲酒並不一定能讓我們更健康,反而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既然如此,那麼 50 歲以上的人,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一定要喝酒,又該注意些什麼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嚴格控制飲酒的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 20 克,女性不超過 10 克。如果換算成白酒的話,男性大約是一兩左右,女性半兩都不到。這個量是經過科學研究得出的,在這個範圍內飲酒,對身體的危害相對較小。其次,盡量選擇低度酒。高度白酒對身體的傷害遠大於低度酒,尤其是對心血管和肝臟的損害更為明顯。低度酒的酒精濃度相對較低,肝臟在代謝時的負擔也會相應減輕,對身體的刺激也會更小。
最後,絕對不要空腹飲酒。空腹狀態下,我們的胃裡沒有食物,酒精會直接與胃粘膜接觸,吸收速度更快。這樣一來,對胃粘膜的刺激就會更強,長期下去,很容易導致胃炎甚至胃潰瘍。在飲酒前,最好先吃一些食物,比如麵包、米飯等,這樣可以延緩酒精的吸收速度,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在生活中,酒常常是社交場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營造出歡樂的氛圍。但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快樂而忽視了酒精對身體的危害。對於 50 歲以上的人來說,身體的健康更加脆弱,需要我們更加小心地呵護。白酒並不是最健康的酒,它也談不上健康。如果非要喝酒,那麼控制好量就是關鍵中的關鍵。
在酒桌上,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因為飲酒過量而失態,甚至引發各種意外事故。這些場景不僅讓自己難堪,也會給家人和朋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應該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合理飲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讓我們活得長久、活得健康的秘訣。喝不喝酒,選擇權在每個人自己的手裡,但我們要清楚,健康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了,再多的後悔也無法挽回。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