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毀掉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忙得沒時間思考。
無獨有偶,查閱一些群消息的時候,正好看見有人感歎工作太忙,都沒時間學習了。
但是,真的是忙導致的沒時間思考或學習嗎?
忙得沒時間思考,忙得沒時間學習,忙得沒時間陪伴所愛的人,忙得沒時間做想做的事,什麼都可以忙,忙到最後,忙碌成了所有的理由。
它一直持續,忙碌就成了我們最終的結局。畢竟,佔滿我們時間的,除了工作,也會有其他許多事。當你說出這句話或者腦子裡有這句話的大多數時候,是我們自己在對自己表達不滿意。
這是一個信號。
忙得沒時間,只是一個信號。
如果它反覆出現,可能預示著我們在行動上偏離了我們往真正目的地前進的方向,又或者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被困住了,原地打轉,收效甚微。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停下來看一看,思考一下,學習一下,看自己是不是偏離了想要的方向,是不是被困在了原地。
說得是輕巧,不正因為忙得沒時間,才停不下來去看一看,思考一下,學習一下嗎?
是的,正是 這個意識,讓我們陷入了一個困局,成為了我們成長的阻礙 。
沒有時間思考或者學習,並不是因為忙,而是我們缺少了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這才是阻礙我們成長的關鍵。
怎麼破局呢?
1 . 抽出碎片時間
即使很忙,也可以有很多方法抽出碎片時間來進行思考、學習和成長,比如:
利用通勤時間或者午休時間。
利用去吃飯或者去星巴克買咖啡的路上時間。
利用上廁所的時間。
制定一個每天10分鐘的規則,用來記錄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利用當前的AI技術,幫你提高工作效率,餘出更多時間
你可以進一步的調整和改變上述方法或者想出新的方法來利用你的碎片時間。
特別棒的是,如果你把自我成長當做優先事項,並採取行動,你會發現自己在不斷成長和進步。而且,它會產生正向的反饋和形成正向的循壞。
當前的忙碌狀態,會越來越少。
因為你的能力進步了,一方面原有的事情會因為熟練程度加深而完成的更快,一方面你也更有能力找出更優解,提升做事的效率,解決你不想要的忙碌。
這很有意思,剛好和上一個困局形成鮮明對比,一個在負向迴圈,一個正向迴圈。
2 . 讓工作本身變得對你有價值
以前聽課的時候聽到一個故事,是好幾年前一個做客服小姑娘的故事。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聽客戶的電話,把客戶的問題和投訴記錄下來,然後轉交給產品部。這是一個聽起來不太愉快(電話那頭的人通常情緒不是太好),也非常瑣碎的工作,現在已經逐漸在被機器人替代的工作。但是在和其他客服一樣日復一日幹著重複事情的時候,她把這些來電的內容都記錄了下來,整理出了產品最容易被問到的問題和在使用中最容易出問題的部分,附帶了使用的場景和她認為有用的信息遞交給了自己的領導。
後來,可能大家也能猜到,她的領導靠這個推動了產品的反覆運算,她自己也得到了升職加薪。
我想,即使她後來不再做客服,這份洞察和挖掘信息價值的能力,也會讓她不斷受益。
故事簡單,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要整理出那些有價值的東西,那段時間,可能還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那個小姑娘都一定會很辛苦。因為她不僅要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還要抽出時間思考和整理。
無論是抽出碎片時間,還是讓工作本身變得對你有價值,似乎都很辛苦,才能從負向迴圈,通往正向迴圈。
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所認識到的現狀:辛苦而勤勞。
有沒有其他可能呢??
3. 把工作變成玩耍
之前和寫《B端思維》的作者知果聊天,她說她7點不到就會起床,每天幾乎就是吃飯、睡覺、工作。而在此期間,她還寫了兩本書,有一個家庭,養育著自己的孩子。
潤米諮詢的CEO,寫過《底層邏輯》的劉潤老師說自己在微軟的時候,天天都是超996的辦公時間,睡在公司更是家常便飯,而且不是他一個人,是許多人都這樣。現在他自己創業,更是711的節奏,996對他來說是放假。而在此期間,他還談了戀愛,結了婚,生了孩子。
之前網上看過一張首富王健林的行程表,他可以早上4點起床,飛行三個城市開會見人簽合同,最終,還要在晚上7點回到辦公室,繼續加班。
這是比我優秀的人還比我更努力嗎?
不,他們愉悅至極, 你看到的“辛勤”,不過是他們在不斷享受的過程。正如劉潤所說,他把工作當成玩。
不斷付出時間和精力,不斷接受挑戰,為了達到他們想要的那個目標和價值,和我們熬夜玩遊戲一樣,他們玩得廢寢忘食。
這是少數人才會有的狀態,因為你的目標和價值,和他們可能不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價值,有自己所期待的生活,學會從忙碌中學會自我成長,才是從負向迴圈解脫出來的關鍵路徑。如果工作佔滿了你的時間,就從工作中要成長,如果生活佔滿了你的時間,就從生活中要成長,如果家庭沾滿了你的時間,就從家庭中要成長。
最終,從負向迴圈,跨越到無限可能的正向迴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