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如戰場,一步不讓。遇到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策略。此時,經驗就起到作用了。我們不必經歷所有痛苦才知道怎樣過好一生,從別人的所感所悟中學習智慧,同樣可以讓自己過的好一些。聰明人從他人經歷中學習,普通人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笨人則什麼都學不到。
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看職場百態。
1. 為 什麼 老闆願意花每月1萬招新人,也不願花9000留住老員工?
答:老員工是按照之前的標準招聘的,比如說五年之前是8000元/月,五年沒給他漲工資。老員工還願意干,說明老員工已經貶值了。每年的通脹都不會止步不前。這人到市場上也未必能找到8000元/月的工作,能找到早跳槽了,而新員工是按照現在的標準招聘的。歸根到底是我們的市場價值決定薪水。無論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現在問能不能在市場上拿到一份比現在薪水高20%的工作,同時還能幹得穩當? 能就馬上換,不能而且又有養家的壓力,那就在現在的崗位上老實地工作。市場是衡量人才價值的唯一標準。
2. 30歲了,我還能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嗎?
答:或許應該換個問法。多少歲我才能過上想過的生活?首先你要想清楚你想過的生活是什麼,其次看一下自己的資源以及可以付出的代價,第三步才是談如何過上我們想過的生活,如何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很多人連自己真的想要什麼都不知道。我就問過一些年輕人,你想要什麼樣的工作? 錢多活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親爹開的公司都不能讓你這樣 ,太影響士氣。而且錢多是多少錢一個月?馬上對方就愣神了。所以,找到理想工作的前提是你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談得上去實現。
3. 怎樣分辨領導是在培養我還是在壓榨我?
答:領導讓加個班,這或許是給你的機會培養你。第二次領導又說,加個班兒,長此以往,你又懷疑是不是對方想不加工資,讓我多幹活兒呢?
在領導看來,不存在培養這回事,只是壓榨而已。真正的區別發生在我們身上,通過加班,通過努力,我們能不能有所提升? 如果有所提升,那就叫培養,是自我培養,如果沒有,那就叫壓榨。
4. 理想工作到底存不存在?
答:這個問題可以換一個問法,理想的伴侶到底是否存在呢?答案是理想的伴侶是在婚姻當中相互成就的。你想吃現成的,那沒門兒,工作也是如此。 不斷努力,讓自己配得上優秀的工作和完美的愛人才是正路。
5. 為什麼在職場中總是覺得自己很迷茫呢?
答:這是好事,說明有上升的空間。什麼人不迷茫,就是他知道自己會怎麼樣。比如說在以前小地方、大家族裡的普通人,他們就不迷茫,因為他知道每一步幹什麼。如果是男孩,家裡有點錢就讀書,接下來就是做官,如果家裡沒錢就老老實實種地,娶個媳婦兒生孩子,這輩子就這樣了。如果是女孩子更慘,那就等長大嫁人,生孩子,相夫教子,這種人都不迷茫。現在的人之所以迷茫, 一是因為選擇太多,第二是說明我們有進步的空間,這是好事。
6. 想成為自由職業者,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答:至少有三點, 第一,你有沒有能夠放到市場上換錢的能耐?? 以會計為例,除了本專業的知識之外。你要想怎樣把會計相關知識講成課程,還能有人願意花錢聽; 第二,要記住“所謂的自由職業是這世界上最不自由的”。 你能不能高度自律,定時起床,堅持鍛煉身體,每天定時定量輸出內容?如果可以你再選擇自由職業。不行的話,你還是打工吧; 第三,所有職業都有一種自我剝削的傾向 ,就是越幹越多,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被捆綁在一個齒輪之上。做好以上三點準備,那你可以試一下自由職業,否則,還是打工。
7. 工作不開心,每天不想上班,應該怎麼辦?
答:現在典型的上班像上墳,要不要裸辭?答案是看情況,如果你覺得沒事兒,其實沒這份工作,我也能活著。不論是家裡有錢,或者是自己有積蓄,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那完全可以裸辭,如果不是,那就得慎重,現在手裡這份工作至少給你提供了生活的保證。
你說我裸辭,我任性!答案是35歲之前可以。 如果你35歲之後,或者有家有業,那得慎重。那我工作不甘心,這不是對健康有影響嗎?要看是先餓死還是先因為生病而離世,退一步講,你找這份工作的時候是不是開始就不開心呢?是什麼讓你變得從開心到不開心?想想其中原因。
8. 領導邀請你一起跳槽去新公司,去不去?
答: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年輕時也遇到過類似情況。要根據具體的情境而定。比如說我做銷售的時候,直屬老闆說,他要跳槽去五百強。咱們一塊兒,有沒有興趣??如果他這麼提了,我肯定會考慮,不過很可惜,銷售喜歡吃獨食,我的老闆跳槽去五百強的時候,並沒有帶上我。
後來我開始做人力資源,我的直屬領導就是HRVP。他要換工作,想拉著我一起繼續搭班子。我直接就拒絕他了。一來不必冒險,二來他走了我才有升職的機會。當然了, 如果有那種和領導關係很好,領導跳槽之後希望帶著你一起成長的情況,那麼還是可以考慮。
9. 如何擴大自己的人脈圈?
答:去參加各種活動,那叫無用社交。你真的想擴大自己的人脈圈,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更有用。我見很多人都是佔便宜的心態。對外吹噓說他認識大咖,可大咖根本不知道他是誰。所以首先讓我們自己更具價值,能夠幫助別人,此時人脈圈自然就擴大。還有就是要注意騙子。我喜歡說那句話:“ 世界上想骗你的人比你想帮你的人多 。”
10. 如何找到並融入一個自己的職場圈子?答:我勸你一句,這圈子不用找, 你只要打工,你只要有業餘愛好,這圈子自然就形成了 。為什麼說打工就圈子呢?那就是公司里的同事,上級、下屬、專案合作的夥伴、供應商,你的甲方,這不就是一個圈子嘛,根本不用找。業餘愛好是另一條線,比如說我喜歡寫作,那就有一個寫作的圈子,有愛好的人自然在一起,這裡最為核心的並不是尋找。而是你讓自己更具價值,那麼在圈子裡,你就能説明更多人,這才是根本。
11. 如何向前輩提出一個問題,同時讓大家願意幫你?
答: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很多人無論是線上線下向我提問,我一律不回答。因為往往他們提出的問題都沒有意思,而且即便是作答了,對方也不會感恩,於我而言是減分項,不必自找麻煩。
如何提問題,讓大家或者說那些前輩比你有經驗的人願意幫你? 前提是你得想清楚對方能從問題當中有什麼收穫 。我舉個例子,多年之前我曾經回答過一個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問題,提問者把他的情況12345點說得很清楚,然後提出幾種方案,只是希望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一個方向。他首先證明瞭自己的努力,其次我通過閱讀他的情況,不但對問題有所瞭解,而且對有些事情產生了反思,這就是我的收穫。如果我們提問都能達到這個水準,想得到答案應該也不難。
12. 如何做一個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
答:有的時候跟朋友初次見面,或者在會上介紹自己,怎麼介紹才能讓別人記住我們呢? 有個核心就是要提出自己的價值,我能幫別人做什麼,提供幫助的背後依據又是什麼,此外再加上一個數位,這樣大夥就能記住你。
比如說如果我現在再去線下做介紹,我會這樣說。本人有超過20年的職場經驗,超過十年的企業管理諮詢經驗,寫過四本書,還翻譯過兩本書,所以大家如果在企業管理、職業生涯規劃或者是翻譯方面有需要交流的問題,可以來問我,我叫某某某。 其實我叫什麼姓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説明大家。
13. 如何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
答:這個題的角度有問題。首先你要更努力地工作,至於是不是聰明,那要看情況。很多人所謂的聰明就是投機取巧,耍小聰明不可取。接下來我正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如何聰明地工作,至少有兩點, 首先你能不能理解領導的意思 ,下次領導安排完任務,你重複一下,你看看你能不能理解。 其次,理解之後能不能做到 ,也不要小看這事,很多人做不到。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反饋,這也是聰明工作的基礎。
14. 職場中有哪些值得堅持的好習慣?
答: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分享如下幾個。 首先是早來晚走。 這是最基礎的,可是更多人是晚來早走,恨不得開始之後,沒結束他就走。時間長了讓人感覺特別不好。 第二,是對每個人充滿善意,同時具備報復的能力 ,誰害你,你就害他。有時候真的不能客氣,這也是個好習慣。 第三,就是堅持做工作日 志 ,而且脫胎於工作日誌的工作週報,最好是能發給領導或者相關同事。當然,你也可以反過來想,你的任何一份工作日誌都是給自己,同時也是給老闆看,要寫得認真一點,不要敷衍。
15. 每天加班好像很忙,可是一到工作總結,又發現自己像是什麼都沒做,怎麼破?
答:這個問題經常有人提,答案就是有可能你忙的是那些低端重複性勞動,價值不大。那些生產線的工人就是每天很忙,但是總結工作的時候,他一直在那做簡單組裝,當然覺得什麼都沒做。
這裡有幾點建議, 首先你要對工作進行識別 。那些價值不高的工作盡量交給別人。你說這是老闆安排我的工作,我怎麼能不做呢。真的嗎?老闆安排的工作,你做好了嗎?如果真的能做好,老闆會委以重任,而不會多次重複簡單勞動。
其次就是注意反思自己,不斷提升,你要時不時對工作進行檢討 。如果老闆拿80%的薪水。在街上雇個人簡單培訓一周,能把你的工作接了,那說明你不值錢,你不值錢的工作當然就沒有什麼內容,工作的量和工作的值是兩碼事。
最後,以更大週期看待當下的工作 ,有可能你現在做的是簡單重複,樹立自己的品牌之後,下一份工作有可能就有質的提升。最後我想說,想達到目標,腳踏實地的同時還應該看著目標,不要被繁雜的日常工作所糾纏。
16. 職場壓力大,感覺很焦慮,我們到底在焦慮什麼?
答: 職場焦慮是死亡焦慮的一部分 ,自古至今,沒有一個人是永恆不滅,他早晚都得死,一想到我們要從這世界上消失,就很焦慮。職場焦慮就是我剛才說的這種死亡焦慮的一部分。總是有年輕的人,總是有比你拼的人,總是有比你價格低的人會代替你。他一旦代替你,你就沒有這個位置,於是就焦慮了。
焦慮這事,你我都克服不了。我們要學會另一個方法,就是 與焦慮同行,要帶著他一塊兒往前走,就像每個人都將面對死亡一 樣 。你說我假裝死亡不存在,這是一種態度,可至少在我看來不健康。我們應該承認死亡的存在,同時以正確的態度。度過自己的一生,盡量多做貢獻。對職場焦慮也是如此,你說我早晚會被年輕人取代的,那又能怎麼樣呢?現在我就問你,有沒有做好手中的工作?,做好了就挺好,持住當下,不問過往。
17. 彙報工作經常語無倫次,應該怎麼辦?
答:分享兩點建議, 首先是你無論彙報什麼,要先分點,一點、兩點、三點 ,對 所論述的內容進行分門別類,也是整理思路的一個過程。 其次就是多練 ,就像好演員上臺根本不會緊張,他們不只是舞台經驗豐富,而是千百次的練習。你練多了,彙報工作也就順了,那為什麼還有好多人彙報工作的時候語無倫次呢?就是他不練,他很輕視這項工作,那輕視就做不好。
18. 職場中如何有效地學習和提升自我?
答:有兩個途徑, 一個是找高人 。不要找你公司里的人,你看行業里誰最厲害,你所在行業里最厲害。 第二個就是讀好書 ,並不是什麼書流行就什麼書好。去讀那些經過時間磨洗和歷練的書。有句話說得特別好,我們總是高估了當代還活著的人的成就,而忽視了那些已經去世的先賢。諸子百家可以先讀起來。
19. 如何拒絕領導的過分要求?
答:有兩點建議, 第一是有一定的容忍度,第二是得有底線 。
什麼叫有容忍度? 比如說加班,老闆說這個活兒比較急,咱們臨時加個班。一般人都得說行,你說不行不行,那您真的別幹了,而且為這點小事不值得,這就是有容忍度,有彈性。
什麼叫有底線? 違法的事不能幹。不論是他對你違法,還是他讓你違法,都不行。舉個例子,之前我有個朋友是會計,新來的財務總監支了一筆錢。然後,就跟會計說,你把憑證做了,做完這個財務總監不簽字,說沒事,就這麼放著吧。那會計說不行,那最後今年遇到我,你要麼就簽,要不這錢你就別拿。總監最後的答覆是什麼呢?錢他要拿,字他就不簽,這麻煩了,你就不得不辭職。所以踏破底線之後要做好準備,該走就得走,不值得為一份工作搭上命。本人職場打拚20多年,至少有六個前同事進過監獄,現在還有三個沒出來。 不就是打工嗎,何必呢?有底線很重要。
20. 如何拒絕同事的無理請求和無理幫忙?
答:答案同上。 第一有容忍度,第二有底線 。什麼叫容忍度?同事說,手裡活兒太多,今天回家接孩子,你能不能幫我做一些工作?這個沒問題,因為是同事嘛,咱們坐一個辦公室,在一個公司,有這個緣分幫一下行,但是你老讓我幫你,那不行,幫急不幫窮,你說你窮,想讓我幫你,那沒門。因為窮肯定有原因。
那什麼叫有底線?而那句話,有些事兒你不能做,這裡就特彆強調過分兩個字,誰也不傻,如果別人想坑我們,而想坑我的人,又沒有什麼能力,這種人在公司,走不遠,人情留一線,以後好見面。
21. 如何處理好職場中常見的辦公室政治?
答:有些人認為辦公室政治太骯髒,我不願參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你以為你迴避就沒有問題了嗎?那如何得當地處理?我在這有兩點建議, 第一,是先說事兒,你能不能替公司解決問題,能解決問題,辦公室政治可能就會遠離你 。你不能解決問題,又想在這賴著,那自然而然的道士政治就會找上你。 第二點建議是掌握玩法 。不擊穿底線,掌握玩法是我知道誰害我,我也知道怎麼害別人,不到萬不得已不用。
22. 如何面對職場中我們不喜歡的人?
答:四個字“公事公辦”。為給大家舉個例子2002年,我在一家外企做銷售,這是個老故事。當時做銷售,我跟我直屬老闆關係特別差。原因也比較複雜,直屬老闆是個女的,反正就相互看不上。我不想在這兒長干,又不想馬上走,怎麼辦呢?就公事公辦,該彙報的彙報,該請示的請示。不該彙報的不用請示的,她一句話都不能知道。領導對我也是這樣,她幾次想把我弄走,可是因為業績好,始終沒有成功。最後就形成了一種穩定的博弈關係, 大家只在面子上說事,離開辦公室一步,在街上遇到都相互看不見,故意忽視。這就是對待你不喜歡的人的正確的方法。
23. 如何管理好職場情緒,做一個成熟的職場人?
答:據我所知,所有成熟的東西都會掉下來,如果沒掉下來,就會在原地爛掉。 所以不要談什麼成熟,我們就說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裡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你要認識到任何情緒都有價值 ,發怒、煩躁、鬱悶都有價值。 關鍵就在於不要過度 。 此外,你的情緒應該讓同事感知到,不然別人怎麼反饋呢? 職場中最怕哪種人?就是你始終壓抑,後來突然間爆發了,一秒鐘之前看著像正常人,一秒鐘之後就完全瘋了。這是忌諱,那現在問怎麼能管好自己的情緒呢?這裡我只提一個點, 有不滿你要及時說出來,不要積累不滿,等到最後爆發。
24. 頂尖職場人和普通職場人的區別是什麼?
答:能夠提出這種問題的人,已經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可實際上一視同仁才不會吃大虧。看下職場,那些越是對上諂媚的人,對下屬越刻薄,所以剛才那個提問者把職場人分成普通人和頂尖人士,其中邏輯是一樣的。如果真的分, 職場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努力沒有取得成功的人,第二種是努力取得了暫時成功的人。 人與人的區別就在於努力還是不努力。至於你我努力之後還不成功,那是正常現象。成功有很多因素決定,個人努力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大環境、個人運氣與背景因素。唯有努力這一點是我們可以做主的,其餘只能看命。
來 源 | 虎嗅APP(ID:huxiu_com)
作者 | leo張大志;編 輯 | 餘之姚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