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
策
10
10
10
法
則
做選擇時候的很多糾結,其實是各種複雜情緒在影響你的判斷。這些情緒往往是短期的,在別人眼中看,或者你自己過段時間再看,根本不重要。
“旁觀者清”,其實就是因為旁觀者沒有你那麼多複雜情緒,往往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可是我們也不能什麼事情都聽從“旁觀者”的意見,畢竟最了解情況的人還是我們自己。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工具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旁觀者。
股神巴菲特都在用的決策工具
決策10-10-10法則
決策10-10-10法則,就是指在特別糾結不知道如何決策的時候,問自己3個問題:
▶ 如果我做了這個決定,10分鐘後會有什麼影響?
▶ 如果我做了這個決定,10個月後會有什麼影響?
▶ 如果我做了這個決定,10年後會有什麼影響?
在本質上,10-10-10和幸福有關:這是一條排除狂亂和憂慮、使你能夠做出自信抉擇的道路;也是一個身陷進退維谷 、寸步不得行時的解套方法。
首先,要先決定有哪些議題必須解決,並用疑問句的方式呈現:我該辭職嗎?該讓兒子留級一年嗎?
其次,誠實而巨細靡遺的考慮所有選項,問自己在下列時間點會發生什麼後果:未來10分鐘?未來10個月?未來10年?
▶ 第一個10代表“當下”,像是一分鐘、一小時或一周;
▶ 第二個10代表未來的時間點,就是說,下決定後的初步反應已經過去,但後果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發酵;
▶ 第三個10指的是10年後想要的生活,即使詳細情況仍很模糊。
最後,將搜集到的“數據”與自己的信仰、目標和夢想做比較,並捫心自問:“以我對現有選項的認知,哪種決定最能協助創造我想要的生活?”
舉個例子
應用 10/10/10 法則決定是否使用信用卡
1. 10分鐘後,我會怎麼看這個決定?
爽!我不想因為一次購物約束我的週末,也不想一生都數著手裡的錢過日子。
2. 10 個月後,我會怎麼看這個決定?
如果那時候我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我就能開心地過週末了。但是 10 個月後沒有找到工作或者薪水一般般,我將煩惱如何償還這筆債務。
3. 10 年後,我會怎麼看這個決定?
無論怎麼選擇,那時候的我都應該有一份工作。但是,如果我短期內的薪水一直一般,我的信用卡債務會像滾雪球般增多,幾年後我可能會後悔拖欠債務。
因此,我持續一段時間過著比較節儉的生活,這樣我也不用負債。而我也很慶幸在工作寒冬之際攢了一筆額外的現金用以緩衝,以防丟了工作。
這樣是不是很快就有答案了?
我們的大腦直覺地傾向於偏愛短期的快樂,然而作為理性的人,需要為了長遠的幸福滿足感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