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壓力是由默里提出的人類的一種具體壓力。若一個人的行為傾向指向於獲得更大成就,則認為此人具有成就取向。它與成就動機是分不開的。成就動機高的人,才會表現出成就取向。個體面臨他人取得成績的環境時產生的壓力。
一個人的成就動機越強,他內心要“出人頭地”的觀念給自己施加的壓力也就會越大。如果有一個詞描述社會中的高成就人士,那就是“更多的能量”。更優秀的人的責任越大,肩膀的負擔就越重。
美國加州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博士認為:擁有越高成就壓力也越重。當人們在社會經濟條件上取得的成就越高,因為身份的改變也會逐漸轉換思維方式。但其中有某些扭曲的想法,可能導致不健康的壓力增生。以下是成功人士最常出現的6種壓力思維模式。
1、我必須做得很完美。
高成就者的傾向之一是他們經常以非常嚴格的標準判斷他人和他們自己。另一方面,這些人通常處於領導地位。他們害怕被消極反饋或失去他人的信任,所以他們更追求完美主義。這種壓力可能會傳遞給下屬。
減壓思維轉換:“完美”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對他人的評價更側重於你帶來的整體貢獻,而不是每一步的最佳貢獻。
2、我必須向每個人證明自己。
高成就者除了要求自己在一件事情上必須做到盡善盡美,也會要求自己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種角色,迫不及待向每個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努力當一位領導者、在家要把房子保持的一塵不染;在親密關係中,要成為最體貼、最讓另一半有面子的伴侶。
減壓思維轉換:必須讓每個人看見自己的價值這種期望既虛弱又缺乏意義。若每次出現新的需求或機會時你總是要證明自己,那麼事實上,你也還不懂自己真正的價值何在。
3、事情做完之前,我不能放鬆。
許多高成就者認為放鬆是一種奢侈品,在待辦事項尚未淨空之前,他們無法讓自己從工作與任務中抽離,毫無掛念地放假休息。
減壓思維轉換:放鬆與適度休息不僅是維繫健康的必要,許多科學證據也顯示長時間的倦怠會損耗腦部神經,降低問題決策與判斷力,因為如果因為生活壓力導致情緒失控,受傷的往往是最親密的家人。
4、我應該要完成更多工作。
當成就越高,待辦清單上總是會不斷添加新任務;加上他們經常對別人的辦事能力不放心,無法交付任務,因此事必躬親也成為龐大的壓力來源。
減壓思維轉換:注重工作的品質而不是數量。親自完成幾個更大、更有價值的任務,而不是10幾個小任務更有意義;學習分配並放下部分責任,凡事一把抓可能造成反效果。
5、每個人都很依賴我。
位高權重者做的每個決定都至關重要,高成就者經常是發號施令、人們徵詢意見的物件,因此他們常常認為身邊的人都很仰賴自己的意見,自己必須為每一個環節負責任 。
減壓思維轉換:不必承擔不屬於自己的錯誤,一位真正的領袖會讓身邊的跟隨者知道他們在哪些方面必須獨立作業、負起全部責任。
6、我可以自己處理這一切。
高成就者經常受到高自尊與好勝心驅使,在面臨超載工作量時拒絕尋求説明。拿職場上的高成就女性而言,她們可能在一天工作結束后,下班還要匆匆趕去接孩子,再急忙回家打掃做飯。
減壓思維轉換:接受説明並不意味能力不足,主動請人幫忙不僅減輕負,也是讓人更認識你的機會。
溫馨提醒:高成就者最重要的課題是意識到自己內心有哪些假設不符合現實,當你越來越意識到自己有哪些扭曲的思維,就能夠打破惡性循環的壓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