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的阿姨,平日裡身體狀況良好,肝功能檢查也一直正常,生活中也沒什麼大毛病,然而近期卻莫名發現肝臟出現了損傷。聽聞此消息,不少人心中都會暗自疑惑:此前肝功能檢查向來正常,怎會出現這般情況呢?為何會突然有了問題呢?
其實這背後的緣由並不簡單。眾人皆知肝臟對人體極為重要,它宛如一台辛勤的“篩檢程式”,每日持續清理體內毒素,助力消化,還承擔著儲存能量的職責。可大家真的清楚肝臟是如何工作的嗎?是否想過,即便肝功能指標看似正常,肝臟卻仍有可能在悄然間受到損傷呢?答案實則藏於一個常被忽視的“指標”里——肝臟的脂肪積累,也就是“脂肪肝”。
脂肪肝乍一聽似乎沒什麼要緊的,畢竟肝功能不受影響嘛。但實際上,若不加留意,這一“小病”極有可能演變成大問題。這位阿姨便是如此,肝功能檢查明明一切正常,可一段時間后卻突然出現了肝損傷。醫生告知她:“你沒發覺自己的肝臟已經開始積累脂肪了嗎?”經醫生這麼一提醒,阿姨才意識到,自己已然走到了“脂肪肝”的邊緣。說到這兒,或許有人會想:“脂肪肝不是喝酒的人才會得的嗎?我又不喝酒,怎麼也會患上脂肪肝呢?”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脂肪肝的形成並非僅與酒精相關,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然成為現代生活方式下的常見問題。每日食用些高脂肪食物,缺乏運動,工作壓力大,休息欠佳,長此以往,肝臟便會開始儲存這些過剩的脂肪。或許你覺得自身並無明顯癥狀,肝功能檢查也都正常,結果卻恰恰忽略了肝臟這個“隱形殺手”。那麼,究竟什麼是脂肪肝呢?脂肪肝指的是肝臟內脂肪過度堆積,一旦超過肝臟重量的5%,便算作是脂肪肝了。
這裡的脂肪並非我們平常所說的那種能夠“消耗”的脂肪,而是肝臟細胞內儲存的脂肪,長此以往,不僅會致使肝細胞受損,甚至可能引發肝炎、肝硬化等更為嚴重的疾病。阿姨平時覺得自己一切正常,飲食也算正常,偶爾吃點零食,愛喝甜飲料,每天還會在電腦前久坐一整天。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讓她一步步邁向了脂肪肝。阿姨回想起來,發現自己已有好些年沒做過系統的體檢了。
偶爾進行的血糖、血壓檢查結果也總是正常,所以她便沒太當回事,覺得身體還不錯,沒什麼大問題。但問題在於,肝臟作為“沉默的器官”,有時根本不會發出警示信號,等你察覺時,或許早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肝功能正常並不意味著肝臟就毫無問題。倘若你時常感到疲憊,皮膚有些暗沉,消化功能欠佳,由此可見,儘管脂肪肝初期可能無癥狀,但一旦發展起來,後果不堪設想。那麼,為何肝功能檢查正常,脂肪肝卻不易被發現呢?這就好比家裡有個舊電器,它在慢慢損壞,可你卻尚未留意到它已然“出問題”了。肝功能檢查主要檢測的是肝臟的合成功能與排毒功能,簡單來講,就是查看肝臟能否正常處理血液中的有害物質,能否製造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等。倘若這些指標表現正常,醫生便會認為肝臟無大礙,許多脂肪肝患者在早期進行肝功能檢查時都能順利通過。
所以,若想瞭解肝臟的真實狀況,僅依靠單純的肝功能檢查是不夠的。脂肪肝的早期檢查,最好通過肝臟超聲檢查或者檢測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準來判定。若這些指標出現異常,再結合脂肪肝的相關癥狀,便可早期發現脂肪肝,防止其進一步惡化。回到阿姨的例子,她聽從醫生建議做了一次肝臟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肝臟確實存在脂肪堆積情況。至此,阿姨才深刻意識到自己此前對肝臟的忽視是多麼可怕。
醫生還提醒她,脂肪肝與飲食習慣、運動量以及情緒管理皆有關係,尤其是中老年人,肝臟的代謝功能逐漸減弱,長期食用高脂肪食物、缺乏運動,極易引發脂肪肝。於是,阿姨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減少油膩食物的攝入,戒掉甜飲料,增加了運動量,每天堅持散步半小時,還嘗試了一些減脂食物。半年後,再次進行檢查時,發現肝臟的脂肪堆積狀況有了顯著改善,原本可能存在的隱患得到了有效緩解,而且肝功能依舊維持在正常水準。
這一轉變,給了她一個深刻的教訓:即便肝功能看似正常,脂肪肝也可能悄悄找上門來。那麼,大家是否該開始擔憂自己的肝臟了呢?事實上,脂肪肝的發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倘若你已經留意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比如不愛運動,偏愛高脂食物,那就應當提高警惕了。定期進行肝臟檢查,尤其是超聲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那要是脂肪肝已然發生了,能否治好呢?需要明確的是,脂肪肝完全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逆轉,前提是要早發現、早治療。調整飲食、增加運動、減輕壓力,皆是治癒脂肪肝的關鍵所在。並且,不要等到出現嚴重癥狀才有所行動,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肝臟也會受益。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