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作為我們存儲食物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網路上總能刷到有關某些食物放冰箱會釋放甲醛,進而引發白血病的傳聞,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那麼,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哪些食物放冰箱可能會釋放甲醛?我們又該如何防範和應對呢?
花生放入冰箱會產生黃麴黴素?
關於視頻中提到的“花生不能放入冰箱”,實際上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來支持這個觀點。該觀點模糊不清,只是簡單地聲稱“會生成有害物質”,卻沒有明確指出有害物質的具體種類和毒性、致癌機理。因此,這個觀點是不可信的。
此外,網路上還有一些言論聲稱“花生放入冰箱後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存在致癌風險”。
事實上,黃麴黴毒素的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致癌性,並被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類致癌物”。然而,在冰箱的儲存環境中,黃麴黴毒素並不容易產生。
黃曲黴菌最適宜在溫度25℃~33℃、相對濕度80%至90%的環境下產生毒素,而冰箱的冷藏溫度通常在4℃左右,相對濕度也較低,不符合黃曲黴菌產毒的適宜條件。
相反,將花生放入冰箱的冷藏環境中比室溫下儲存更安全。室溫較高的環境更容易導致黃麴黴毒素的產生風險。
因此,花生可以安全地儲存在冰箱的冷藏環境中。
麵條里真的含有甲醛?
實際上,甲醛在麵條(麵粉)、水果、蔬菜、牛奶、水產品等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存在。甲醛是細胞代謝的中間產物,人體的血液中也含有甲醛,其他生物體中同樣存在。
人體可以承受一定量的甲醛,因此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甲醛以及儲存過程中自然生成的甲醛是可以接受的。
麵條中含有甲醛,主要是因為麵粉中含有甲醛,這些甲醛是麵粉中天然存在的,也被稱為“甲醛的基線含量”。
是否有人為添加甲醛?
一些不法商家可能會添加甲醛,甚至在麵條中添加“吊白塊(甲醛次硫酸氫鈉)”。將吊白塊加入麵條中主要是為了改善食物的外觀和口感。
如何判斷麵條中是否添加了吊白塊呢?
1.觀察顏色:正常麵條呈白色或淡黃色,並具有一定的光澤;而經過吊白塊漂白的麵條通常呈現深黃色或灰黃色,顏色暗淡且無光澤。
2.嗅覺感受:正常麵條具有麵粉的天然香氣,而經過吊白塊漂白的麵條會帶有酸臭味,甚至有黴變的氣味。
然而,無論添加甲醛的劑量多少,人為在食物中添加甲醛都屬於非法行為。
甲醛的毒性和危害如何?
甲醛是一種無色但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與水形成的飽和溶液叫做"福馬林",通常用於保存標本和防腐消毒。
攝入過量的甲醛會帶來以下主要危害:
1.對呼吸黏膜和呼吸道造成危害,長期大量接觸會增加鼻咽癌的患病風險。
2.對消化系統有較大刺激和危害,導致噁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情況下可能損傷腎功能,引發畸形和中毒。
3.過量攝入甲醛還會增加多種癌症(包括白血病)的發病風險,對女性還可能增加月經紊亂和不孕問題的風險。
麵條放入冰箱是否更容易揮發甲醛?
一方面,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麵條並不會被額外添加含有甲醛的物質,非法添加事件只是個別案例。
另一方面,冰箱中的冷藏溫度(低溫)不利於甲醛的產生和揮發。
因此,這種言論只是加劇了人們對某種食物的恐慌,我們不能相信這種說法。
接觸甲醛就會患上白血病嗎?
甲醛是被世界公認為“一類致癌物”,與癌症存在相關性的證據充分。長期接觸或大劑量接觸甲醛確實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風險。
然而,不存在“接觸甲醛就一定會患白血病”的理論。任何毒性物質都存在一個致毒、致癌的劑量閾值。
因此,我們應該理性對待這種“恐慌性說法”。
如何鑒別食物是否添加了甲醛?
通過聞味道:甲醛具有很強的揮發性,如果麵條或其他食物有明顯的刺激性氣味或者化學藥品味道,表明該食品存在問題,不建議購買。
通過觀察顏色如果食品的顏色超過了正常的白色,並且體積明顯增大,可能經過甲醛處理。
如何避免食用含有甲醛的食物?
在正規超市或大型農貿市場購買食物。多樣攝入食物,適量食用,盡可能規避食品安全風險。食物在高溫下甲醛容易揮發,完全加熱后再食用可以降低風險。
所以花生和麵條可以放入冰箱儲存,只要選擇品質有保障的食物,不會導致白血病。讓我們停止傳播謠言。
轉自:老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