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癌症,大多數人都心生畏懼,而白血病這一“血癌”更是讓人憂心忡忡。這種嚴重的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將威脅生命。
尤其如今,白血病愈發頻發於年幼孩童,讓許多家長心痛不已。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白血病愈加常見呢?讓我們一起探尋。
首先瞭解一下白血病:
白血病,又稱為血癌,是一種白血球惡性腫瘤。它源於人體骨髓和淋巴系統中的某些血細胞的DNA發生異常改變,導致這些細胞不正常地增殖和分化,最終形成大量異常白血球。
白血病主要分為兩類,急性白血病的特點是白血細胞數量劇增,但成熟度低,無法正常執行免疫功能;而慢性白血病則表現為白細胞數量增多,但相對成熟度較高,病情進展較緩慢。
白血病常常引發貧血、出血等嚴重癥狀,並可導致免疫系統受損和易受感染等問題。白血病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發生,且每年的新病例數量仍在不斷上升,這表明它是一種極具臨床意義的惡性疾病。
如何區分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如同暴風雨般突然襲來,若未能及時應對,短短數月便可能奪走患者的生命。而慢性白血病則如同細雨綿綿,發病過程較為隱匿,患者需長期與藥物治療為伴。
2、急慢性白血病在細胞遺傳特徵上存在顯著差異,它們的白血病細胞起源也有天壤之別。因此,急性白血病並不會演變為慢性,兩者各自獨立,互不干擾。
3、慢性白血病的存活希望相對較大,但仍然存在急變的風險。當慢性白血病發生急變時,病因變得極為複雜,至今仍是個謎。當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進入終末期,病情可能進一步惡化,從而加大治療的難度。
那麼,白血病又是由於什麼因素引起的呢?
1. 那些名為苯、甲醛、環磷醯胺的化學成分,它們如同一群潛伏的毒蛇,時刻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中的苯和甲醛列入了致癌物質的名單。
而在抗腫瘤的戰爭中,一些細胞毒藥物如氮芥、環磷醯胺、VP16、VM26等,卻成為了引發白血病的元兇。近年來,家裝傢俱釋放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的問題頻頻被提及,這些隱形殺手正是導致城市兒童白血病高發的關鍵因素。
2. 電離輻射,這個無形的魔爪,悄無聲息地伸向了我們。當我們的身體暴露於大劑量的輻射之下,白血病便如同被喚醒的惡靈,伺機而動。
3. 遺傳,這個無法選擇的命運之謎,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與白血病的糾纏。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們,他們患病的幾率是無家族史者的12倍。這並非是直接的遺傳,而是一種間接的遺傳,一種易感性,使得他們在同樣的環境中,更容易受到某些因素的誘導,從而引發白血病。
4. 食品污染,這無疑是一個深藏不露的殺手。那些瓜果蔬菜上的農藥殘留、那些不合格的飲用水,它們都可能成為白血病的推手。因此,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它關乎著我們的生命健康。
為什麼白血病的患病者多半是兒童?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白血病似乎特別偏愛兒童。對於許多父母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為何會如此呢?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與基因突變息息相關。基因突變就像是白血病的導火線,一旦觸發,白血病細胞就會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癌變。
尤其對於那些年幼的孩子,他們的免疫力尚未完全形成,相對較弱。若長期暴露於有害環境中,免疫系統會受到損害,使得有害物質有機可乘,加劇器官病變乃至白血病的形成。因此,兒童在面對白血病時,顯得尤為脆弱。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積極預防,特別是在日常飲食方面要特別留心,以免讓孩子們陷入危險之中。
家長注意:孩子有5個異常,需及時排查
1. 發熱發燒,這一白血病最為常見的初期癥狀,源自白血病細胞自身釋放的熱量所引發的體溫上升。由於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干擾了正常的白細胞,導致白細胞無法正常發揮其修復和防禦功能,甚至可能引發嚴重的感染。
2. 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常見的出血部位為皮膚和粘膜,表現為皮膚上的出血點或瘀斑、鼻血、牙齦出血,口腔內出現血泡等。嚴重時,還可能發生內臟和顱內出血,如嘔血、咯血、黑便、血尿等。
3. 白血病細胞浸潤骨和骨膜可引發骨痛,這種疼痛常局限於四肢,也可能延伸至背部,導致關節活動困難。
4. 白血病患者常出現牙齦腫脹和嚴重疼痛,牙齦和口腔粘膜容易自動出血,牙齦顏色不均,呈淡紫色。牙齦根部可能出現出血和膿液,導致口腔問題如口臭、牙痛和牙齒鬆動等。
5. 持續性胸骨疼痛可能是白血病的發病癥狀,尤其在兒童中較為常見。
冰箱裡的這些“寶貝”,或是白血病的源頭?轉告家人:少吃或不吃
鮮麵條
許多人習慣在家中儲備一些鮮麵條,以便延長保質期和方便食用。然而,這些看似普通的麵條卻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小的傷害。
為了防止麵條變質,商家往往會加入大量的防腐劑和甲醛。長期攝入這些物質,無疑會增加患上白血病的風險。
因此,鮮麵條成為了白血病的源頭之一。為了我們的健康,建議儘早撤下飯桌,選擇更加健康的食物。
泡椒鳳爪
泡椒鳳爪,這熟悉的名字,是生活中常伴我們的小零食。其酸辣可口的滋味,就像一首激昂的樂章,激發著人們的味蕾。然而,這美味的泡椒鳳爪背後,卻隱藏著一些健康隱患。
在製作過程中,為了延長其保質期,商家可能會使用甲醛進行浸泡。這種化學物質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血液和血管,悄無聲息地破壞著我們的健康防線,甚至誘發白血病等嚴重疾病。
因此,對於這美味的泡椒鳳爪,我們應保持警惕,盡量少吃,以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冰凍魚蝦
大多數人家裡都會在冰箱裡存放一些魚蝦,因為魚肉和蝦肉都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材,對小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
然而,這些魚蝦並不建議經常食用,因為很多商家為了延長它們的保質期,會使用甲醛和福馬林進行浸泡。長期攝入這些有害物質,會增加患上細胞癌和白血病的風險。因此,我們應該提醒家人,儘早把這些冷凍魚蝦撤下飯桌,以保護我們的健康。
如何遠離白血病?
藥物與血液的微妙關係
藥物,雖為治病之源,卻也暗藏三分毒性。腎臟與肝臟,兩大生命之泵,在藥物的侵襲下可能受損。而血液,這生命的河流,同樣難以倖免。
磺胺類與氯黴素藥物、抗銀屑病藥、解熱鎮痛藥等,皆需慎用。
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減少劑量,定期接受血常規的深度檢查。一旦癥狀得以緩解,應立即停葯,以免對造血系統造成持續傷害,甚至誘發血液之病。
食物與血液的密語
食物,滋養生命之源,卻也藏有潛在的危機。被污染的水源,尤其是那些高濃度的苯、鎳、鎘隱匿其中,足以引發血液的危機。那些發黴變質的五穀雜糧、腐敗的青菜,其攜帶的致病菌與毒素,可直接侵襲血液系統,從而引發急性白血病。
因此,飲食需保持高度的清潔與衛生,發黴的食物絕不可入口。
若家在化工廠附近,周圍的居民更應定期接受血常規的檢查,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勞動與血液的和諧共處
對於那些長時間接觸放射線的人群,如放射科醫生與安檢人員,以及那些長期與苯及放射性物質打交道的工人們,他們的血液可能正面臨著無聲的威脅。為了守護血液的健康,他們需要做好勞動防護,按規定穿戴防輻射服、防輻射帽及眼鏡。對於那些長期接觸苯的工人們,口罩或防毒面罩、橡膠手套等都不可少。
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血常規的檢查,密切關注血象的變化,尤其是白細胞總數、淋巴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等指標,這是他們守護血液健康的必修課。
對此你還有什麼想要說的呢?可以在下方評論分享。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