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小麗經常腹痛,去醫院檢查查出膽囊息肉。
“為什麼會得膽囊息肉,得了膽囊息肉會不會變成膽囊癌?”小麗開始擔心起來。
主治醫生安慰她說:膽囊息肉一般情況下不會變成膽囊癌,你的情況還算比較輕微,不要太過擔心。
16顆膽囊息肉找上門,全都是吃出來的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在吃的問題上,從來不吝嗇自己的肚皮。
這不,杭州34歲的洪先生,一下子就從膽囊里取出了16顆息肉。洪先生有吃肉的嗜好,午飯一般都是三葷一素,晚上又是經常到油膩的飯店吃飯,而晚上的時候,還要吃點小龍蝦再擼個串。這一天下來,吃進肚子裡的都是肉,太過於油膩,膽囊不出問題才怪呢。
膽囊息肉到底怎麼來的?
膽囊的主要作用,是儲存和濃縮肝臟分泌出來的膽汁,成年人一天分泌的膽汁為800到1200毫升,人不吃飯的時候,膽汁就儲存在膽囊里。吃飯的時候,食物進入到小腸以後,刺激膽囊收縮,而後分泌出膽汁説明食物的進一步消化。
人吃下去食物的多少以及食物的成分,直接影響著膽汁的分泌。洪先生之所以生出16顆息肉,最大的因素就是油和肉吃的太多了。
根據醫生的介紹,膽囊濃縮膽汁說通俗一點是需要消耗養分的,而如果膽汁分泌過多,膽囊由於耗損會出現營養不足。時間長了,膽囊的耗損導致對膽汁的濃縮會過度,膽囊會被腐蝕,於是便會出現炎症。而膽囊炎如果沒有治療,會導致膽囊壁不能癒合,漸漸地,息肉便形成了。
所以說,如果平時高脂肪、高油食物不加控制的吃,膽汁過度刺激膽囊,將極有可能出現膽囊息肉。
有人可能會說,那我節食不就行了。還真別說,現代社會有很多人不吃早飯。這種相反的情況,會導致膽囊里的膽汁淤積,膽固醇過高,久而久之,會誘發膽結石。而膽結石的刺激又會引發膽囊炎,進而也會引發膽囊息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飲食以及合理的膳食結構,對保護膽囊至關重要。因為嚴重的患者最後可能會誘發癌變。
膽囊息肉有可能變成膽囊癌嗎?
膽囊息肉的種類很多,包括膽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肌增生、組織異位性息肉。其中,膽囊腺瘤性息肉是最具有癌變風險的一種息肉。而且,膽囊息肉的大小也與癌變的風險密切相關。
根據我國制定的《膽囊癌規範化診治專家共識(2016)》,癥狀明顯的膽囊結石、膽囊息肉患者,如果結石或息肉的直徑超過了1cm,為了預防潛在的癌變風險,都建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
得了膽囊癌有跡可尋
如果真的出現了癌變,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反應的。
第一是右上腹部位經常性的疼痛。癥狀多為隱痛、鈍痛、陣發性劇痛。有時候,劇痛的感覺還會向右肩放射。
第二會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癥狀。膽囊癌變影響膽汁分泌,從而會導致消化不良。有的人會出現厭惡油膩的癥狀,還常常伴有噯氣以及腹脹的感覺。
第三就是黃疸。黃疸出現往往說明病變程度很深了,這時候的患者消瘦乏力,而且還有皮膚瘙癢、皮膚黏膜黃染的癥狀。
第四到了晚期之後,右上腹或者上腹部位會出現腫塊。
第五是部分患者存在持續性的發熱狀況。
因此,遠離癌症,首先就要預防膽囊息肉、膽囊結石等一系列膽囊病變。而預防這些病變的主要方法,就是要在吃飯的問題上下功夫。
首先就是要吃早餐,規律的飲食,可以促進膽囊定時的收縮和排空,這樣便能降低膽汁在膽囊內的停留時間,可以有效預防各種膽道疾病。其次就是要控制飲食,避免高脂肪、高油食物的過度攝入。
除此之外,高風險群體以及到了一定年紀後,要定期體檢。超聲波檢查是發現膽囊息肉以及膽結石最便捷的方式。
只有做好預防,才能更好保護我們的膽囊。
參考資料:
[1]《多發性膽囊息肉的原因 有哪些常見癥狀》 河南省人民醫院 2018年1月31日
[2]《保護膽囊從吃早餐開始》 人民網 2019年9月27日
[3]《吃得太油膩,杭州一男子長出16顆膽囊息肉》 錢江晚報 2019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