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叫正確地愛自己#
更新于:2025-03-26 08:05:48

人活一輩子,學會愛自己很重要。人人都說要愛自己,卻很少有人能用對方式。有人說,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就是愛自己,也有人說,保持早睡早起就是愛自己。但,總會在某一時刻發現,外在的滿足始終無法讓內心保持充盈和穩定。的確,恰如其分地愛自己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它能幫助我們建立自尊、自信和幸福感。對於“愛自己”的行為,需要定好一些標準,以便不斷地提醒自己,下面就來看看這些網友的分享。

@Amysong:

做那些符合自己長期利益和自己真實需求的事

關於我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得出的愛自己的標準,分享給大家。

1.讓自己的行動符合自己的長期利益

比如,“讓身體健康”符合我的長期利益,它足以支撐我現在工作、生活的需要,也能讓我在60歲以後還能工作、生活、遊玩。那麼放縱自己吃薯片、霜淇淋,並不是愛自己,雖然這能夠讓自己大概愉快一小時,但這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所以解決方案是:在感到饑餓前就吃些不易導致血糖飆升的食物,為的是減少對高熱量食物的衝動。如果僅是嘴饞,那麼一周吃一兩次,並不需要太有罪惡感。

2.敏銳地感受、充分地接納自己

如果我定了一個每天健身的計劃,那麼在過程中“愛自己”的方式就是好好觀察、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真的過勞,那麼就需要及時調整訓練計劃,以便能夠讓自己長期持續堅持下去。

3.符合自己的真實需求

要做到這一點,更難的其實是明確自己的真實需求。這點其實很致命。如果只是知道“我不要這個”“我不要那個”,但是不知道“我到底要什麼”,那麼行動還是沒有方向。

總而言之,在深度思考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路,並且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在路上給自己加油、給自己打氣,就是我認為的“愛自己”。

@理想的下午茶:

三個立竿見影的“愛自己”生活經驗

1.只為自己的真實感受買單,自己喜歡的舒服愉悅的要捨得花錢。

2.逐漸強化內核,不被別人帶節奏,不為面子和別人的眼光買單。

3.早起獨處、干自己喜歡干的事、多去大自然中曬太陽、聽流水鳥叫、吐故納新。

@閆曉雨Esse:

人要學會“休眠”也要有喚醒自己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一直處在某個特定狀態,會很危險。太高漲易生出妄念,太安靜易滑向虛無,保持充實、積極、敬畏,順應自己的天性而活,遠離一切會扼殺你生命活力的事物,盡情創造,才能健康而迷人。

@李元度:

當我可以直接說不的時候我學會了愛自己

有一天,我意識到,當有人誤解我或讓我不舒服的時候,我可以直接說“不”了。也許會唐突到對方,但我不在乎,我保護了自己不受委屈。不過,一個禮貌的人也應該有自己得當的對話方式,不要讓對方感到不舒適,不定義對方,不武斷評價對方的言行,任何一段關係的建立都是雙向的。“不”是對自我價值的尊重和對自我需求的關懷,也是一種在複雜人際關係中自我保護的方式。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行為是一種健康的自愛。

有很多討好型人格,無論誰說出什麼樣的觀點都會隨聲附和。同時,討好型人格的人也會喪失很多交往到真心朋友的機會。促進真實的連接,說“不”能幫助我們篩選出真正理解和尊重我們的人,建立更健康、更真誠的人際關係。無條件地迎合他人,往往意味著忽視自己。愛自己就意味著承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與他人需求平等對待,而不是一味犧牲。

請務必區分自私與自愛的界限,說“不”並不等同於自私,而是對自己和他人都負責任的一種表現,自私只關注自己的利益,自愛是在關懷自己的同時尊重他人。明確表達自己的底線,同時理解他人的感受,是成熟的表現。

@謝好味:

不把人生的支點放在某段感情、某個人身上

不要用“愛流向不缺愛的人”這種互聯網論調來摧毀自己,這是缺愛之人的集體錯覺。並不是一個人不缺愛,就等於他會得到愛,而是足夠的愛讓他平和、不過度索取。

所以缺愛的人看似重情,其實他只是在索取。所謂“施比受有福”,當你內心足夠充盈,不把人生的支點放在某段感情、某個人身上的時候,愛自然會流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