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和吃進去的食物息息相關。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不知不覺中攝入一些對血糖造成不利影響的食物。有些食物吃太多,甚至會患上糖尿病!
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這3類食物:精白米面、高鹽食品、加工肉製品。精白米麵吃太多
糖尿病風險增加
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團隊對全球184個國家的飲食與2型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進行了剖析。該研究顯示,2018年,1410多萬例2型糖尿病病例是由不良飲食導致的,佔全球新增確診病例的70%以上。
碳水化合物品質差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造成2型糖尿病疾病負擔的最主要飲食因素是全穀物攝入不足(佔26.1%),其次是精製大米和小麥攝入過多(佔24.6%)。對策:建議大家別再天天吃白花花的大米飯、白麵條,要適當增加全穀物、薯類和雜豆類。如果食堂或外賣不提供雜糧飯,可以自己在家焖一鍋,分份兒密封冷凍一周的食用量。高鹽食品吃太多
糖尿病風險增加
這項研究納入了英國生物銀行中的402982位成人,中位隨訪11.8年,其間有13120人患2型糖尿病。
研究發現,與那些從不或很少在食物中添加鹽的人相比,偶爾、總是和一直添加鹽的人分別增加11%、18%和28%的2型糖尿病風險。
烹調時少用醬油、味精、黃醬、沙拉醬,少吃醃制食物如鹹菜、少吃鹹魚、鹹肉、臘鴨、香腸、火腿等高鹽食物。
此外,很多餅乾、乳酪、飲料、話梅、蜜棗、杏脯、薯片、蝦條、掛面,都含有不少的鈉。在超市買東西,一定要警惕隱形鹽,養成買食物必看食品標籤的習慣。
購買固體食品時,若外包裝的營養成分表中鈉含量超過600毫克/100克,就算高鹽食物,要少買少吃。加工肉製品吃太多
糖尿病風險增加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匯總分析了7項前瞻性佇列數據,涉及 570296名研究物件。
結果發現,未加工紅肉與糖尿病風險之間呈U型關係,每天約40克時糖尿病風險最低,大量食用紅肉增加糖尿病風險。而且,對於東亞人,吃加工肉會使糖尿病風險增加12%。不吃加工紅肉以及少吃未加工紅肉,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在西方人群中,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會增加51%的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
對策:加工肉製品是指經過腌漬、煙熏、發酵及其他用於增強口味或防腐處理方式製成的肉製品,如火腿、培根、香腸、熏肉、牛肉乾等。健康成人偶爾少量吃一些問題不大,一定不要長期或大量吃。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