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直腸和結腸。我國的腸癌發病率在逐漸上升,而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導致腸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腸道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往往在上廁所的時候才被發現。
上廁所的時候身體有這三個表現,就要小心是腸癌來了,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若你有以下癥狀,建議去醫院做個腸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腸癌?
1、便血
便血是腸癌的一個早期癥狀,腸癌引起的便血顏色是鮮紅色或者暗紅色,一般與痔瘡或肛裂引起的便血不同。
腸癌引起的便血會隨著大便一起排出,如果糞便中帶有鮮血或者粘液,則可能是大腸癌。大腸癌引起的便血是間歇性的,而且血液的顏色和大便是不一樣的,主要是暗紅色或者暗紅色。
大腸癌引起的便血一般量不多,而且容易和痔瘡相混淆,可以通過肛門指檢和大便常規檢查來進行區分。如果沒有痔瘡或肛裂等疾病,並且大便習慣發生了改變,則要引起警惕。
2、排便習慣的改變
腸癌的患者在早期的時候,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以前每天一次大便,現在變成兩三天一次大便,或者每天排便次數增加到五六次甚至更多。而且排便不是特別順暢,甚至便秘,有腹瀉或便秘交替發生。並且經常會在排便時出血,甚至是大便帶有粘液和膿血。另外,在排便時還會出現腹部疼痛或腹脹的癥狀。所以對於排便習慣的改變,如果出現這些癥狀時,就要小心了,最好去醫院做個腸鏡檢查。
3、排便次數增多
當我們的腸道出現問題的時候,一般會表現為排便次數的增多,這主要是因為腸道中出現了腫瘤,這些腫瘤會不斷地刺激到腸道粘膜,導致腸道粘膜上皮細胞不斷增生。同時這些腫瘤還會不斷地消耗腸道內的水分和營養,所以我們就會頻繁地出現排便次數增多的現象。
而這種情況對於健康人來說是沒有影響的,但如果你出現了長期腹瀉的癥狀,就需要警惕可能是因為腸道出現了腫瘤。有很多人認為腹瀉是由於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導致的,但其實引起腹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腸道腫瘤壓迫到了周圍神經,所以才會出現腹瀉。
如果你經常出現腹瀉並且吃不下東西,就說明你的腸道可能已經出問題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一周以上,就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了。
4、大便形狀改變
在正常情況下,大便都是呈現出條狀的,並且不會有任何的形狀改變。如果在沒有吃過肉食或蔬菜的情況下,發現自己出現了大便形狀改變,甚至出現了血便、柏油樣便,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很可能是腸道出現了問題。
當腸道發生病變時,會對周圍組織和器官造成影響,比如肛門、直腸、闌尾等都可能會出現疼痛癥狀,這種情況一般是持續性的。
此外,在腸道發生病變時,患者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難癥狀。由於腸道中存在大量的細菌和毒素,當患者長時間便秘后就會導致腸道中的菌群失衡,進而導致腹瀉癥狀的發生。
如果有以上四種異常情況發生時,就說明身體已經出現了異常狀況。對於腸道疾病來說,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很容易轉變為腸癌。因此對於患者來說要引起高度重視,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