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這個曾經被視為“富態”的象徵,如今正成為許多人難以承受的“甜蜜負擔”。小李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小身材就比同齡人壯碩的他,成年後體重一路飆升,35歲時體重已達135公斤,身高卻只有160釐米。肥胖不僅給他帶來了外觀上的困擾,更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他的健康。
上周,小李突然出現了心慌、氣緊等不適癥狀,被緊急送往醫院時,他已經出現了呼吸衰竭。醫生當機立斷,將他轉入重症監護室,緊急採取了呼吸機等救治措施,才讓他從鬼門關前被拉了回來。事後,醫生告訴小李的家屬,雖然暫時脫離了危險,但小李的身體狀況仍然如“定時炸彈”一般,如果不及時減肥,再次出現呼吸衰竭只是時間問題。經歷了這次生死劫難,小李才真正意識到肥胖的危害,下定決心要好好減肥。
肥胖的“多米諾效應”,遠比你想像的嚴重
肥胖絕不僅僅是體重和外觀的問題,它就像推倒了健康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成年人超重的比例為34.3%,肥胖比例為16.4%,總體人數已過半。在過去30年裡,我國群眾的肥胖比例激增,成年人的超重、肥胖比例從1982年的5.4%、0.1%,上升至2015 - 2019年的34.3%、16.4%。
肥胖帶來的健康隱患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肥胖與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皮膚病等21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肥胖人群全因死亡風險增加32%,其中3級肥胖(BMI≥40kg/m2)的人群死亡風險更是增加了90%。相較於健康體重的人,肥胖人群至少罹患一種相關疾病的風險增加了2.83倍,而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健康問題的影響還會持續存在。
肥胖的“幕後推手”,並非只有“吃太多”
在大眾的認知中,肥胖往往被簡單歸因於“吃太多、動太少”。但事實上,肥胖的成因遠比這複雜。不良的飲食模式和習慣確實是肥胖的重要因素。長期食慾旺盛、攝入過量高脂肪食物以及食物總量攝入過多,會導致身體攝入的能量遠超消耗,最終轉化為脂肪堆積。此外,進食速度過快、進餐次數少、節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會打亂身體的代謝節奏,導致肥胖。
除了飲食因素,還有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幫兇”也在加速肥胖。《預防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長期駕車與肥胖密切相關。相較於每日駕車時間少於15分鐘的人群,駕車時間超過1小時的人群BMI值平均高0.8,腰圍平均多出1.5釐米。長期駕車不僅減少了身體活動量,還容易導致局部和整體性肥胖,增加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發生風險。
腸道菌群也在肥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腸道菌群能夠影響脂肪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肥胖人群體內的fiaf因數長期處於關閉狀態,導致脂肪無法有效消耗,反而促進了體內脂肪的合成。這就像身體內部的“脂肪開關”被卡在了“開啟”位置,讓脂肪不斷積累。
肥胖的“警報信號”,你達標了嗎?
肥胖與健康息息相關,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呢?不妨參考以下三個關鍵指標:
1. 腰圍:男性應<90cm、女性<85cm
腰圍是衡量腹部脂肪堆積的重要指標。腹部脂肪過多不僅影響外觀,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如果男性腰圍超過90釐米,女性腰圍超過85釐米,就意味著腹部脂肪堆積過多,需要引起重視。
2. BMI:成年人BMI≥24為超重、≥28為肥胖
BMI(體質指數)是衡量體重與身高比例的常用指標,計算公式為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成年人BMI在18.5 - 24之間為正常體重,24 - 28為超重,超過28則為肥胖。如果BMI超標,說明身體的脂肪含量過高,需要採取措施控制體重。
3. 腰臀比:男性應<0.9、女性<0.85
腰臀比是腰圍與臀圍的比值,反映了脂肪在身體中的分佈情況。腰臀比過高意味著脂肪主要堆積在腹部,這種脂肪分佈模式更容易引發健康問題。如果男性腰臀比超過0.9,女性超過0.85,就需要警惕肥胖帶來的健康風險。
肥胖的“惡性循環”,如何打破?
肥胖的人往往更難控制食慾,這就像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肥胖導致食慾旺盛,而過量進食又進一步加重肥胖。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細胞代謝》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指出,肥胖會改變大腦內的一組細胞,使其在體內脂肪過剩時啟動變化,產生刺激食慾的分子,讓食慾變得更為旺盛。這就像身體內部的“食慾調節器”出現了故障,導致食慾失控。
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的關鍵在於“管住嘴、邁開腿”。在飲食方面,建議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雞蛋、魚肉等,同時減少主食的攝入量,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控制在總熱量的20%以下。吃飯時要注意細嚼慢咽,這樣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的攝入量。
在運動方面,要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鍛煉。可以選擇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也可以結合深蹲、俯卧撐等無氧運動,交替進行。運動貴在堅持,只有長期堅持鍛煉,才能有效消耗脂肪,改善身體的代謝狀況。
肥胖給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我們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減重。減肥之路雖然充滿挑戰,但只要堅持“管住嘴、邁開腿”,就能逐步擺脫肥胖的困擾,重獲健康。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