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敢於表達,是真正的好事前些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剛坐下不久,她的小兒子就跑過來,大聲抱怨道:“媽媽,說好的帶我去遊樂園,怎麼又不去了?
”朋友聽完,連忙解釋道:“小寶貝,今天媽媽真的有點忙,明天一定帶你去,好嗎?
”小兒子不依不饒,繼續追問原因,朋友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安撫。
在許多家長眼裡,這樣的孩子似乎有些不懂禮貌,不講場合,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事實上,孩子這種大聲表達自己不滿的行為,恰恰說明了他們敢於表達,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朋友對他不滿的接納和引導,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而不是無理取鬧。
一個朋友的兒子,以前是個話很多的小孩子,經常在家裡唱反調。
每當有不滿,他都會大聲嚷嚷。
但他的媽媽為了讓他變得更有禮貌,總是挑剔他,糾正他的習慣,結果導致這孩子逐漸失去了表達自己的動力,變得更為內向。
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理解和引導孩子的這種表達,而不是忽視甚至扼殺他們的聲音。
溝通力強,能建立合作的孩子更具潛力有一次,另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女兒參加詩詞大會。
大女兒看到人山人海,立馬怯場了,小女兒卻主動伸手拉住姐姐,“姐姐,我們一起參加,不孤獨,也不尷尬,就當是個鍛煉,輸了也沒關係,至少我們努力了。”
之後,在遊戲環節中,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小女兒卻能遊刃有餘地和其他孩子合作,一下子就把混亂的局面穩定下來。
這就是溝通力強的體現。
孩子善於溝通,就容易與人合作,面對問題也能找到解決辦法。
我問那位媽媽,她的育兒秘訣是什麼。
她笑著說:“給孩子留空間,讓她們自己做決定,原則上她們自己的事情盡量讓她們自己處理。
除非她們主動要求説明,我才會介入。
”從她的經驗中,我看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尊重孩子,給他們獨立的空間。
從小培養禮貌,孩子有親和力我的小女兒上幼稚園的第一天起,每次我送她上學,她都會揮手跟我說再見,我們會認真地對彼此說“拜拜”。
這種簡單的禮貌行為,持續了三年,有天送她上小學的時候,女兒還是一步三回頭,一個路過的阿姨誇她“真有禮貌”。
其實,孩子從小的禮貌表現,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我的大女兒最初也沒有分享的習慣,拿東西只考慮自己,我開始提醒她:“幫忙給妹妹也拿一份吧。
”慢慢地,她學會了分享,學會了關心別人。
禮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請”“謝謝”,更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懷。
培養孩子的禮貌,從一個小小的告別動作做起,效果尤為顯著。
懂得擔當,孩子眼裡有活聽朋友說起她的小女兒,因為從小沒有爸爸,家裡對她特別溺愛,結果孩子變得自私霸道,極少關心他人。
有一次,媽媽生病,她不但沒有幫忙,反而嫌棄媽媽會傳染給她。
而另一個朋友的女兒,卻常常讓我羨慕。
媽媽炒菜切到手,她就冒雨去藥房買創口貼。
每次媽媽生病,她都會貼心地照顧。
這種擔當,來源於她對媽媽的愛與關心。
朋友分享她的育兒方法,她說:“接受和表揚孩子的好意。
”當孩子表現出關心時,就表揚她,鼓勵她。
慢慢地,孩子變得越來越有擔當,越來越會關心人。
一個懂得主動關心家人的孩子,將來也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不能做的事絕不碰一個朋友的兒子,從小培養了很強的自控力。
爸爸是單親家長,工作忙,但總是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讓他們見識不同的場景和人物,學習到很多。
朋友說,孩子一直需要的不是金山銀山,而是父母的陪伴和用心教育。
無論多忙,陪伴和互動都是最重要的。
孩子在爸爸身邊,學會了自我管理和責任感,這種能力,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
調節情緒,讓孩子學會接納和欣賞遇到一個7歲的小女孩,她的情緒穩定性令人印象深刻。
媽媽壓斷了她的頭髮,她反而安慰媽媽:“沒關係,頭髮可以再長。
”不小心把手臂上的疤痕燙傷,她也很坦然地接受。
朋友帶這個女孩參加家庭聚餐,小女孩不小心撞到一個阿姨,弄灑了阿姨的水果。
她鎮定自若,主動帶阿姨去找爸爸媽媽道歉,獲得了對方的原諒。
她的媽媽說:“教育孩子情緒穩定,家長要先做到情緒穩定,允許孩子犯錯。”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但是重在讓他們學會如何應對和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家長也要學會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會在他們身後。
結尾教育孩子並沒有什麼捷徑,但只要用心去引導和培養,他們會在成長過程中展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品質。
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是父母用愛和心血澆灌的結果。
讓我們記住,孩子不是完美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允許他們表達,給他們空間,教會他們禮貌,培養他們的擔當、自控力,調節他們的情緒。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教育出一個全面發展的、健康快樂的孩子。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愛心,願我們每一個家長都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