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說,他患有糖尿病,他的醫生建議他服用他汀來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但是他看到有文章說他汀會引起血糖異常,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惡化,所以他猶豫不決,問,有糖尿病的人,能不能吃他汀?
聽從醫生的建議,服用他汀。對於患糖尿病的人,服用他汀所帶來的保護心腦血管的獲益,遠遠超過其可能帶來的血糖異常的風險。
一、他汀類藥物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許多的臨床試驗已經證實,他汀類藥物對心腦血管有重要的保護作用。他汀類藥物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發揮保護作用,其一是調節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準;其二是改善動脈內膜的代謝,對抗LDL-C的造成的氧化反應、炎性應激反應,加固粥樣斑塊,使斑塊變得穩定不易破潰。
雖然其他的降脂藥也可以調節血脂,降低LDL-C,但卻缺乏改善動脈內膜、穩定斑塊的作用。所以他汀類藥物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目前還沒有其他藥物可以完全替代。只要沒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都需要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
二、糖尿病患者要重視對心腦血管的保護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主要表現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引起的原因是胰島功能的紊亂。而胰島素對糖、脂都有重要的調節功能,所以在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中,血糖異常的同時也會伴有血脂異常。
在糖尿病治療中,有一個治療理論,就是“幾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加用他汀”。這是因為糖尿病所導致的大血管併發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大約有7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死於大血管病變。
而導致這種病變的機制,就是高血糖、高血脂會造成動脈內膜損傷,而LDL-C就會從損傷處進入動脈內膜中,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最終引起動脈閉塞引起疾病。
而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LDL-C的水準,對動脈粥樣硬化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當把血液中LDL-C降到2.0mmol/L時,LDL-C就不會進入動脈內膜中了;當把血液中LDL-C降到1.8mmol/L時,動脈內膜中的LDL-C還會逆流回血液中。所以降低LDL-C的水準,對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有重要的意義。
三、正確看待他汀類藥物對血糖的影響在使用他汀類藥物的過程中,會引起患者血糖異常,表現為空腹血糖升高、新發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惡化等。他汀類藥物引起血糖異常,主要發生在高劑量使用時。由於基因的差異性,歐美人種需要使用較大劑量的他汀類藥物才有效果,而中國人對他汀類藥物更為敏感,通常使用中低劑量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對於通常使用中低劑量他汀類藥物的中國人來說,造成血糖異常的概率並不高。而且在他汀類藥物中,有對血糖影響較弱的低強度他汀,但相應調節血脂能力也弱一些,血脂升高水準較低的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低強度他汀。
但對於血脂水準較高的人,需要從保護心腦血管的角度來使用他汀類藥物。畢竟我們調節血糖的藥物有很多,當血糖有變化時,調整降糖藥物控制住就好。而對心腦血管的保護,現在還沒有其他藥物可以完全替代他汀類藥物。
如果把他汀類藥物引起血糖異常的風險看作是“1”,那麼其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就是“9”。他汀類藥物的保護作用遠遠大於其影響血糖的風險,所以糖尿病患者,應當堅持服用他汀類藥物,但在服用過程中,要密切監測血糖,並根據血糖變化對降糖藥物進行調整。
總結一下,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視對心腦血管的保護,可以服用他汀類藥物。在服藥過程中,要注意監測血糖值,通過對降糖藥物的調整對抗他汀類藥物可能引起的血糖異常。提示一下,他汀類藥物以及降糖藥物的使用和調整,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或是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