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眾多科幻影片中,常常描繪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食人植物場景。比如在《地心歷險記》這部作品中,主角在地心的神秘世界遭遇了種種食人花。這些花擁有形似扇子的葉片,邊緣布滿鋒利如刃的尖刺。一旦獵物靠近,它們會迅速合攏,將獵物吞沒並消化。
但是,真實的自然界中真的存在這樣的食人花嗎?真的有能吃肉的植物嗎?實際上,這類植物確實存在於我們的現實之中,只是它們的形態和電影中的誇張描述相去甚遠,也沒有那麼巨大。《地心歷險記》中的食人花原型實際上是捕蠅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並深入瞭解這種奇異的植物——捕蠅草。
探索捕蝇草的世界
捕蠅草原本生長於美洲大陸,因其具備捕捉昆蟲的能力而得名。它也被稱為食蠅草、捕蟲草或食蟲草,屬於茅膏菜科的一種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維管植物的一員。與同樣是食肉植物的茅膏菜相比,捕蠅草雖然同屬一科但不同屬,兩者有著緊密的親緣關係。
捕蠅草的植株並不高大,一般不超過10釐米(不包括花莖),莖部直立而細長。它的葉片交錯生長,呈新月形或扇形,分為兩瓣,葉緣整齊地排列著尖刺,宛如一張血盆大口,酷似貝殼狀的捕蟲夾。花期通常在夏季,約5至7月份,花葶從根部直伸而出,高度可達30釐米左右,开出的是白色花朵,有五片花瓣,呈現總狀花序。
當秋季來臨,即10至11月份時,就是它的果期。這時蒴果會呈指狀四裂,內含數十粒黑色水滴狀種子。目前,這種植物在我國尚未發現有自然分佈,也就是說沒有野生的捕蠅草,大多數都是人工栽培作為觀賞之用。
揭秘捕蠅草的捕獵技巧
許多人好奇,作為一種食肉植物,捕蠅草是如何進行捕獵的呢?正如之前提到的,捕蠅草的葉子類似於貝殼的形狀,內有六根感應毛。當小昆蟲或小動物觸碰到這些感應毛時,類似貝殼的葉片會在幾秒鐘內迅速閉合。
隨著小動物掙扎,捕蠅草內部會產生微弱的電脈衝信號,並分泌大量蛋白水解酶來溶解並消化吸收獵物。通常一隻小昆蟲需要10-30天才能被完全消化,之後葉片會重新張開,靜待下一個獵物的到來。
不過,並非所有經過的動物都能成為它的獵物。由於其體型較小,通常只有指甲蓋大小的小動物或昆蟲才會被捕食,類似小青蛙大小的動物也可能被捕到。當然,如果有一天天氣突變,靈氣復甦,導致捕蠅草體積膨脹千倍、萬倍,也許它一口就能吞下一頭牛,這也只是想像而已!
捕蠅草的觀賞魅力
正是由於捕蠅草獨特的外形和捕獵方式,這種植物成為了盆栽市場的新寵兒,許多人都特別喜歡養殖這種食肉植物。那麼養殖捕蠅草需要注意什麼呢?有兩個關鍵點非常重要。首先,捕蠅草是一種熱帶植物,最好將其放置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其次,每隔一天澆一次水是必須的,最好是純凈水,同時保持土壤鬆散以防爛根。
此外,捕蠅草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就像棕熊一樣,它不會吃死去的不動的動物。筆者以前養過捕蠅草,有時候用蒼蠅拍打死蒼蠅放到它的“口中”,它就不會進行消化。如果你也對這類食肉植物感興趣,不妨親自試一試。
至此,今天關於捕蠅草的介紹就到這裡了。大家對捕蠅草有多少瞭解?你聽說過這種神奇的植物嗎?你喜歡養殖這類特殊的植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