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節體育課”後,廣州有語文、數學老師“變身”體育老師
更新于:2025-03-26 02:10:14

  這個新學期,

  廣州全市小學課間啟用時間

  統一延長至15分鐘,

  各區義務教育階段

  30%以上學校率先試點

  “每天一節體育課”新機制。

  一名五年級的同學說,

  操場變得“生機勃勃”,

  充滿了小夥伴們的歡笑聲。

  此前不少家長關心,課間活動、體育課“加時加量”後,學校的課時、師資、場地等條件能否滿足開展需求。新規落地逾一個月時間,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走訪發現,多校正探索通過精細化管理、教師“跨界”教體育等舉措,保障校內綜合體育啟用時間“擴容”,推動學生從教室走向操場,從課桌奔向綠茵場。

  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學生在課間活動

  學生自主繪製地面遊戲

  提前打響上課鈴助“收心”

  下課鈴一響,海珠區客村小學的同學帶著羽毛球拍、籃球向操場飛奔而去,低年級的同學則在空地上一起跳方格、玩地繪遊戲、跳繩。體育老師幾乎“全員出動”,在一旁看管紀律,保障安全。學校還在操場多處放置了籃球、飛盤、羽毛球拍、手球等器材,供同學們自行取用。

  “15分鐘里,我會下樓去運動,休息眼睛看一下遠方。”客村小學的學生紛紛分享道,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上洗手間、喝水,同伴還會拉著他們下樓活動。

  海珠區客村小學學生在課間15分鐘玩飛盤

  在東風東路小學錦城校區,高年級的同學在地面自主繪製圖案,“太空蘿蔔蹲”“古詩填空”“找規律”等特色遊戲火熱開展。該校東風廣場校區以一、二年級學生為主,校園裡則有不少融合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健康衛生教育等內容的地繪遊戲。據介紹,上學期,該校學生提出希望“增設遊戲地繪,豐富課間活動”。因此學校在寒假就兌現承諾,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增設地繪遊戲,成為課間“打卡點”。

  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地上自主繪出遊戲圖案

  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地上自主繪出遊戲圖案

  在黃埔區東薈花園小學,同學們有著“3+10+2”的課間活動。15分鐘里,前3分鐘,學生在教室裡邊唱邊做韻律操,進行熱身。中間10分鐘,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興趣,選擇不同的體育專案或遊戲,走出教室分組活動。最後的2分鐘,學生開始“收心”,喝水、去洗手間、調整狀態。與此同時,老師也有更多時間放鬆調整,準備下一節課。

  黃埔區東薈花園小學同學們在玩旱地冰壺

  此外,學校還鼓勵師生一起參與到課間活動中。記者在現場看到,老師們會在同學們玩遊戲時,給他們加油;學生跳繩時,老師會來搖繩子。“從同學們的眼神里能看到開心和歡樂。”東薈花園小學老師告訴記者,課間延長後,學生有更多時間放鬆,上課狀態也比以前更好了。

  黃埔區東薈花園小學老師參與到同學們的課間活動中

  語文、數學老師跨學科教體育

  依據廣州市教育局要求,本學期,各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試點落實每天1節體育課的學校比例應不少於30%。東風東路小學、客村小學、東薈花園小學均申報成為越秀、海珠、黃埔區內“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的試點校。此前最受市民關注的是,課間延長、體育課增加,學校如何滿足師資、課時、場地等硬性條件?記者發現,受訪學校均因地制宜,結合校情進行了探索。

  師資方面,不少學校正嘗試讓其他科任教師參與到體育課教學中,以補充教師數量。例如,客村小學結合該校此前組織“體育大課”的經驗,開展“一帶多”大課堂,即多個班上體育課時,僅需一名體育老師作為“總指揮”,帶領學生進行較為專業的運動。其他非體育專業教師負責現場輔助與紀律維持,解決師資暫時不足的問題。

  東風東路小學的同學們也迎來了特別的“體育老師”。

  “一開始讓語文老師上體育課,我有點意外。後來,我從學校體育嘉年華活動獲得啟發,非專業老師上體育活動課,側重點可以放在‘活動’上——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陪孩子們一起玩,在各種遊戲中鍛煉身體。”該校語文老師王潔華介紹,她注重鼓勵學生參與群體性的互動遊戲,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還設計了融合學科特色的體育遊戲。例如,在跑步競賽中融入語文知識競答,這類要求“文武雙全”的挑戰大受學生歡迎。該校兩名二年級的同學介紹,語文老師的體育課上有許多遊戲器材,讓同學們發揮想像去玩。

  東風東路小學校長吳海華介紹,跨學科執教老師的課堂以感統訓練和遊戲為主。該校組織體育科組提供視頻指引和專業講解,説明跨學科任教的老師清晰掌握體育課的上課流程、組織方法、安全保障要點和應急處理方法,以及適合各年級的趣味體育活動設計和跨學科教學策略。

  這一嘗試讓老師們獲得了啟發。“在體育課動起來後,我發現有很多靈活的學習方式,有很多跨學科教學的靈感,實踐效果也很好。現在和同學們一起上體育活動課,孩子們很高興,我也很高興,師生感情更好了。”王潔華說。

  從校本課程中抽出課時

  精細化劃分場地

  增加體育課、課間增加5分鐘,隨之而來的是課時加減、場地分配的問題,受訪學校均進行了不同探索。為了滿足各年級體育課開展的課時需求,部分學校嘗試從校本課程、學科整合課程等學校可自主調配的課時中抽出時間。

  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學生在課間玩丟手絹遊戲

  客村小學學生的中午及下午放學時間各延後了5分鐘。對此幾名受訪學生反映,自己沒有受到太多影響。據悉,該校超九成學生在校內用午餐、午休,僅有小部分住在學校附近的學生中午回家休息。

  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的過程中,場地有限是不少中心城區學校遇到的共性問題。體育是客村小學的傳統特色,該校場地相對充裕,能滿足多班上課需求。同一節課中,客村小學最多有六個班同時上體育課,東風東路小學則要求不超過七個班。

  由於有一個校區在改擴建,東風東路小學全校學生目前安排在三個校區學習,生均運動面積相對較小。因此學校進行精細化管理。“例如有的場地適合進行輕運動量的遊戲,有的則適合進行大規模練習。”學校因地制宜、整體規劃、加強管理,讓老師明確各場地的使用方式。

  針對後續優化舉措,不少受訪學校介紹,試點校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在有限的課時、場地、師資條件下尋找平衡。在下一學期全面鋪開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前,學校期待上層業務收集本學期各試點校的成功經驗,出台有關細則,指導各所中小學更好地開展課程。

  學生在校的體育運動時間

  已超過2個小時

  對於課間啟用時間延長會否影響學生上課狀態這一問題,一年級學生吳同學的家長認為,鍛煉和學習兩者相互促進,並不衝突。因此,她十分支援增加課間啟用時間、體育課數量。課時調整後,孩子在校作息時間變化不大,不會影響正常學習節奏。“中小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階段,我希望孩子多運動,在體育活動中鍛煉身體、塑造品質。激發身體活力有助於賦能他們在課堂的專注力,提高學習效率。課間啟用時間增加,也有助於孩子的自我調節精力,達到在學習和休息之間的平衡。”

  “體育活動是同學們的成長加油站。”東薈花園小學校長李曉宇算了一筆“賬”,如今學生每天早上回校有30分鐘早操和體育啟用時間,加上每個課間的15分鐘和體育課,即使不算上每天下午課後的啟用時間,學生在校的體育運動時間已超過2個小時。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欣潼、謝澤楷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林欣潼、謝澤楷

來源:廣州日報

短短30秒,15萬沒了!
短短30秒,15萬沒了!
2025-03-26 02: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