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名師,批量「造假」?
更新于:2025-03-26 05:22:35

最近的教培界有點熱鬧。

這一邊,明星正忙著跨界當老師。

那一邊,教培名師們正“忙著翻車”。

今年考研出分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查分潮席捲了整個考研圈。

不少名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網友驚覺:我花1699元報課的網紅名師,考試可能還不如我?

高調查分、拉踩同行,卻被扒出分數造假。

網紅名師翻車,比帶貨主播還抽象。

01

“英一事變”處理

一切都要從一次曬分開始說起。

上個月底,是考研成績公佈的日子,第一時間查分、曬分的除了考研學子,還有一批培訓機構的老師。

這個時候不秀肌肉,怎麼吸引別人買課?

一年一度的考研,不僅是考研學子的戰場,對機構的名師們,也是一場含金量的大測驗。

考研英語培訓教師何凱文,就第一時間曬出了自己的成績:89分。

“英一事變”,就此拉開帷幕。

何凱文的這個分數,出現在往年或許沒什麼人做文章。

偏偏今年的英語難到離譜,很多人都說,是近十幾年裡最難的一屆。

往年七十多分差強人意,今年七十多讓人五體投地。

何凱文的的89分,以碾壓姿態壓倒了同行。

何凱文所在的文都機構,也開始全網廣發喜報,直接用上了“英語一全國最高分”的描述。

這顯然是拉踩,不過何凱文也樂在其中。

畢竟,考研界明爭暗鬥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何凱文的“對頭”周思成,率先表示不忍了。

考了77分的周思成公開質疑,何凱文的考研成績頁面是P圖,而且P得很粗糙。

在AI生圖的時代,這個錯誤顯得有點低級。

事關清譽,何凱文馬上闢謠,稱自己的成績“經得起檢驗”,但也沒有提供具體證據。

要命的是,何凱文還把自己曬分的視頻刪了,抖音、小紅書、視頻號等社交媒體賬號內容也全部清空,多少有點此地無銀的意思。

周思成繼續重拳出擊,曬出截圖說何凱文私下聯繫自己想要求和,但被他狠狠拒絕。

事情鬧大,網友都跑去找何凱文合作的文都機構要說法。

前幾天還大張旗鼓為何凱文宣傳的文都機構,也開始割席,說何凱文“非公司全職老師”。在真相大白之前,暫停何凱文參與的所有授課、講座等合作。

真相大白並沒有等多久。

過了一天之後,何凱文就頂不住了,在自己的帳號上發表了公開聲明,承認造假,自己的實際分數只有71分。

造假的原因是“試圖通過虛假的成績來維繫教學的可信力和影響力”。

信用這東西,就屬於破鼓萬人捶。

雖然何凱文自爆只考了71分,但大家已經免疫了:能不能把71分的查分視頻公佈一下?

視頻估計是等不到了,因為何凱文選擇了直接退網。

但這波查帳的火一被點燃,很快燒到了整個網紅名師界。

首當其衝的是另一位考研英語名師田靜。

她不僅也參加了今年的考研英語筆試,而且還在考場外發了視頻,結論是這屆考研英語“略微難”。

被“查分”大軍光顧了兩天之後,田靜發聲明,可能是吸取了何凱文的教訓,田靜直接回復稱自己“沒有成績”。

為什麼沒有成績呢?因為她進考場根本沒做題。

不做題,因為我是來背題的;

不回應,因為我最近生病了。

這樣的說法顯然說不過去。

有教考研數學的老師加入了團戰,指責田靜誠信有問題,“0分也是成績,只要進考場就沒有沒成績這個說法”。

關於田靜的成績,從7分到70分不等,衍生出了無數個版本的小道消息。

“英一事變”並未到此為止。

周思成開啟三番戰,點名另一位考研教師;沒參加考試去跑馬拉松的劉曉豔,也被拉進了戰局。

整個晉西北亂成了一鍋粥。

02

網紅名師是怎樣煉成的

關於何凱文的爭議,並沒有隨著他的退網而消失。

驚覺“被騙”的人們開始回溯。

何凱文曾經在直播中大言不慚地說道,自己是考研英語“一哥”,“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在宮鬥劇中,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拿的是甄嬛劇本,直到發現自己其實不過是祺貴人。

就在塌房前一個禮拜,何凱文還剛剛發過一條視頻,名字就叫《一個普通老師的成長史》,回顧了自己從四川小城市的一名普通青年,到考進北外、投身考研培訓,一路成長為名師的崢嶸歲月。

在何凱文口中,他是考研界“超級名師時代”的開創者,“考研預測帝”,“長難句王者”。

但在何凱文的反對者看來,他早有劣跡。

早在2011年,何凱文就曾經被指出抄襲:

2021年,何凱文的前同事更是公開質疑何凱文的學歷。

稱何“不是博士卻聲稱自己是博士,沒參加過閱卷卻宣稱自己是閱卷組組長”。

那次爭議最終以機構方面道歉收場,承認為了吸引學員,“過去幾年裡確實存在過度包裝某些老師的現象”。

事實上,過度包裝,早已成為整個教培行業的普遍操作。

不管是不是何凱文開創的,但我們現在的確處在一個“超級名師時代”。

比如以毒舌聞名的考研教師劉曉豔,早已加入b站鬼畜全明星。

不僅2021年的開山之作《勸學》播放量1000W+,每次新梗流行,還要被翻出來再鬼畜一番。

她的口頭禪包括但不限於:

“回家吧孩子,回家吧好不好?”

“你比較適合做一攤狗屎”

……

雖然疑似攻擊性有點過強,但這也正是劉曉艷殺出重圍的人設爆點。

對很多背水一戰的考生來說,劉曉豔的 SM 式教學,扮演了一種精神氮泵的作用。

對教培名師來說,教師和網紅,是兩個完全不衝突的職業。

灌雞湯、講段子個個拿手,直播、社交媒體運營樣樣不落。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考研領域之外,教培名師做網紅,已經司空見慣。

前幾年席捲全網的羅翔,正是靠法考課程中一個個張三段子被人熟知;

如今的帶貨一哥董宇輝,當初不過是新東方的一名英語老師;

初代網紅羅永浩,第一筆“啟動粉絲”,就是當年他在新東方的學生。

教培機構,可能才是今天中國最大的網紅孵化器。

打造“網紅名師”,是機構和老師們心照不宣的利益合流。

目前的考研機構中,行銷支出是絕對的大頭,佔比可以達到一半以上,遠遠超過課程研發的投入。

對於機構來說,打造名師,不僅可以大幅提高獲客效率,也能贏得更強的溢價空間。

拿劉曉艷來說,她上個月的一場直播,就創下了上百萬的帶貨成績。

線上賣課是一方面,線下的引流能力,更不容小覷。

曾經有媒體報導,有考研名師暑假期間在全國五六個城市飛行趕場,每天課時費都要上萬元,一個暑假下來二三十萬很輕鬆。

這則報導的時間是2004年。

不少中小型的機構,都樂於高價聘請名師月臺,效果立竿見影。按何凱文的說法,他每年都要開幾百場線下講座。

不僅機構需要網紅,名師自己同樣樂於做網紅。

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對機構的議價能力,也可以大大拓寬個人的職業邊界。

以前機構名師、如今個人創業的張雪峰為例,前兩年的“新聞無用論”等出圈爭論雖然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但回報顯然更大。

如今張雪峰是志願填報領域毫無疑問的頭部,去年,他的志願填報課程,標價高達17999元,一對一指導的價格,高的能達到八九萬。

一場3個小時的直播,張雪峰就能入帳2億元。

何凱文“塌房”后,也有媒體扒出他名下有多達7家關聯企業,經營版圖涉及教育、管理諮詢等領域。

平台演算法傾向於推送熱門內容,“網紅教師”的坑位有限,很容易出現“贏家通吃”。

撕逼、互相攻訐,就成了教培名師之間反覆出現的戲碼。今日東風壓倒西風,明日西風壓倒東風。

只有學生,是唯一的輸家。

03

網紅名師,為中國人造了多少幻夢

在何凱文塌房后,評論區最多的留言是:

考研英語還能跟誰?

對中國人來說,一生被各類考試切割:中高考、考研、考公、考編、考證……考試已經是一種基本生存技能。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輕人,反而更需要“標準答案”。

過去幾年裡,張雪峰反覆拋出“暴論”,“報新聞就把他打暈”、“文科都是服務業”、“千萬別學小語種”。

到最後,高考招生、就業的現狀,總會襯托出張雪峰建議的合理性:

新聞學的錄取位次不斷下降,小語種的專業線全面後退,復旦明確表示收縮文科專業……

“一切為了就業”的實用主義導向,為小鎮做題家們提供了看似最有性價比的決策路徑。

對小鎮做題家們來說,網紅名師提供了一種穩穩的安全感:只要跟對人,就能殺出內捲重圍。

名師們承諾的,本質是一種可以複製的成功路徑。

而這套敘事,不少是由名師本人背書的。

拿劉曉艷為例,她之所以能劍走偏鋒、靠人身攻擊式語錄走紅,是因為她本人就是靠著近乎自我折磨的努力取得成功。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年輕人期待尋找到一個又一個人生導師,以為只要做到老師們要求的一切,就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但往往會選擇性忽視,張雪峰前幾年還推薦過的土木專業,現在早已經成了天坑。

同劉曉豔的“努力逆襲人生”、張雪峰的“一切為了就業”一樣,何凱文的“89分考神”人設,都是在構建成功可複製的敘事。

這本來是一個完美的成功神話。

直到大家知道,“網紅名師”也只不過考了71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