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播就上熱搜的《浪姐5》,讓王珞丹又成了話題中心。不是因為表現出圈,而是因為曹穎一句話把她拽回了十幾年前的“撞臉風波”。
那時候,王珞丹和白百何,一個演《奮鬥》的米萊,一個演《與青春有關的日子》的配角,長得有幾分相似,風格也接近,觀眾常分不清誰是誰。
現在,兩人都41歲了,再放在一起看,不像了。臉不像,氣質也不像。一個沉穩了,一個還在拼;一個氣定神閒,一個眼神里還有點不甘。
那些年爭論“誰像誰”的熱鬧,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的人生,真的往不同方向走了。
早紅的王珞丹,被比沒了光
最早紅的,其實是王珞丹。
《奮鬥》里的米萊,乾淨倔強、愛得狠、說話衝,那一代觀眾心裡都記得。緊接著,她又演了《杜拉拉升職記》《我的青春誰做主》,風頭一時無兩,還被封了“新四小花旦”,是金鷹女神,是臺上披著金光的主角。
而那時候,白百何還只是配角,在劇裡沒啥臺詞,連海報都不上。
可事情就在她主演《心碎33天》之後變了。那股“黃小仙”的勁兒,直接打進市場,票房口碑雙收。接著《滾蛋吧腫瘤君》再下一城,拿獎拿得手軟,實打實成了演技派。
此後,“撞臉”這事不再只是外貌問題,而變成了一種比較——比誰更紅,比誰更能挑大樑。
導演趙寶剛甚至說:“白百何對王珞丹是威脅。”白百何也回了一句:“當初米萊這角色本來是給我的。”
你來我往,兩人雖沒公開互懟,但話裡話外早就交過鋒。像不像已經不重要了,誰更紅、誰走得遠,才是大家心裡的答案。
白百何沉了,穩了
白百何這幾年不算高調,但狀態很穩。
雖然因為私生活翻車過,曾被全網嘲諷,但她扛住了。之後慢慢複出,不解釋、不回應,默默拍戲。她的最新劇《清明上河圖密碼》有人說她演得“神遊”,她也沒吭聲,只輕描淡寫說:“一個熱搜干擾不了我的表演。”
這句話,聽著不炸,但穩。她不是沒想法,而是學會了不硬碰硬。
從前那個跳脫、張揚的“黃小仙”,現在多了幾分安靜和從容。就連她的臉,也變了——不再有鋒利的少女感,而是多了些圓潤的淡然。
她不爭,不搶,但鏡頭一照,觀眾還是記得她。
這種轉變,是受過傷、見過風雨後的沉澱。
王珞丹還在闖,還在賭
王珞丹就不一樣了。
這些年,她拍了很多劇,也試圖轉型。拍過醫療劇、軍旅劇,演過歷史人物,也嘗試做導演。但每次出來,都反響平平,熱度上不去。
她自己也說:“不想當好演員,我就想紅。”這句話一出,網上一片吐槽,說她擰巴、焦慮、功利。
其實也不怪她。她從巔峰期下來太久了,想再上去,很難。但她不甘心,還在努力。
這次上《浪姐5》,她鼓打得好,人也颯,狀態沒得說。但舞臺之外,那一幕“回懟曹穎”的場面,又讓人看到她心裡的那股“勁兒”。
她不是沒本事,也不是不夠優秀,只是還在等一個機會。
她說:“我認為的高光時刻還沒到。”這句話說得倔,卻真。她還在闖、在賭,想再贏一次。
面相變了,人生也不同了
現在再看她們倆,差別真不只是“像不像”。
白百何的臉柔和了,氣場也柔了。她看起來沒那麼要強了,但內心更穩。就像一條水流緩慢但不斷的河,悄悄地走著自己的路。
王珞丹則是另一種。她的眼神里還是有火,有勁兒,但有時候這份執拗,也讓人看得心疼。
她們一個像是“已經活明白了”,一個像是“還想證明點什麼”。
結語:誰贏了,不在鏡頭裡
如果只看熱度,白百何好像贏了。如果看堅持,王珞丹也沒輸。
一個走得遠,一個還在跑。一個隨緣,一個還賭命。
真正的分水嶺,不是“撞臉”,不是“誰先紅”,而是她們怎麼走自己的路,怎麼面對生活的跌宕。
鏡頭裡的是她們,鏡頭外的選擇,才是命運的分野。
沉住氣的人,總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