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為艱難的汽車品牌當屬哪吒汽車。
研發部門被傳解散、后被品牌方否定,但是員工又說出降薪50%的情況;供應商圍堵哪吒汽車上海總部大樓,得到的方案是“債轉股,”亟需資金的供應商並不願接受該方案。而現在又出現智駕部門解散的傳聞,多家媒體報導稱哪吒汽車的智駕演算法和座艙軟體等部門人員大多離職,智駕業務已經外包。
想要“鬧海”的哪吒汽車看來很難翻起來大浪了。
至於泰國汽車金融機構NLTH給哪吒汽車100億泰銖的授信支援能否使其起死回生也有待觀望,畢竟100億泰銖摺合人民幣只是21.5億元。
現在的哪吒汽車很難,那麼周鴻禕為何還不伸出援手呢?
有讀者對哪吒汽車的現狀和周鴻禕為何不力挽狂瀾而感到好奇,然而周鴻禕救不了哪吒汽車。因為哪吒汽車的銷量低迷不單純是因為資金問題,在資金鏈沒有出現問題之前,哪吒汽車的虧損程度也是不容樂觀的;雖然諸多新勢力車企都有虧損的情況,但是銷量數據、技術思路或戰略規劃方面總能令人看好,只有能看到希望的企業才會被資本青睞,反之,失去資本青睞的原因當然是難以看到企業的未來。
哪吒汽車的產品線管理方面是存在問題的,產品線覆蓋價格區間足夠大,可是卻沒有一款爆款產品;大有一些“貪多嚼不爛”的感覺;並且其銷量一部分依靠B端市場的支援,其對公務汽車和出行市場兩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依賴。在研發思路方面既無法看到友商全棧自研的成本控制潛能,也看不到在智慧座艙、智能駕駛兩方面有何建樹。可以說產品本身是缺乏亮點的,該品牌車輛在新勢力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陣容里稍顯傳統,唯一能用“前沿”來評價的只有品牌理念和車輛設計,但是在這兩點上反而應該相對傳統。
行銷能力再強大也需要有產品作為基礎。
周鴻禕是一個自帶流量的科技領域大咖,只要其想要給哪吒汽車帶去流量,即便是跨領域也是可以做到的。整個2024年裡,周鴻禕在汽車領域里的熱度始終居高不下,由此可見周鴻禕的能力。
然而產品不夠強、品牌難包裝,這兩點即便擺在通天教主的面前也會無能為力,何況是“紅衣教主。”
周鴻禕需要的更多,無需被哪吒汽車束縛手腳。
筆者認為周鴻禕沒有必要在哪吒汽車上耗費精力,在這個品牌確定命名的時候就可以這麼想了。
汽車的四個戰略發展階段分別為:
從第二階段開始就給周鴻禕留下了巨大的舞臺。
一旦汽車實現座艙網聯的普及,諸如周鴻禕的360則會迎來春天——因為汽車更需要保證網路安全!並且系統也需要持續進行優化。這是360的強項。在AI技術應用於所有智慧終端之後,依託於汽車智慧座艙又能開發出一套“真移動終端”的商業模式,其商業價值是巨大的,這才是科技企業和汽車企業融合的真正價值。
並且電腦中了“木馬”至少不会危及使用者的安全,可是汽車一旦在行駛中出現網路事故,後果則是不堪設想的。所以智能汽車更需要一套保證車輛駕駛系統安全的防護體系,這又是360的強項。
在PC領域里,幾乎所有品牌的終端設備或相容機都在用360。
如果在汽車領域里只有一個哪吒品牌的車輛用360,它又能創造出多大的價值呢?
所以周鴻禕本就不應該將關注焦點放在某一家車企或某一個品牌上,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與所有車企合作,為所有車企和品牌汽車提供對應的服務。以第三方服務商的角色切入汽車領域必定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來。
道理就是這樣,現在還認為周鴻禕有必要模仿太乙真人嗎?
哪吒汽車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畢竟是方運舟,周鴻禕也只是哪吒汽車的股東之一;對於企業的運營、品牌的定義和產品的規劃是沒有真正決策權的,否則在2024年裡就不會允許張勇任性的搞出換名投票的烏龍事件。
這就是哪吒汽車和周鴻禕的關係。
360才是周鴻禕的根本,也是未來智能汽車所需要的必要應用;不要小看周鴻禕,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不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