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口水戰”出圈的上汽大眾,還有多少潛力?
2024年,上汽大眾銷量達114.81萬輛,同比下降5.51%,保住了100萬級的水準。
不過,五星汽車發現,2024年,上汽大眾的產能利用率約為55%,有約94萬輛的產能處於閑置狀態。
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強曾公開表示,大眾品牌有250萬輛的年產能,未來需要的年產能在150萬至200萬輛之間,多出來的50萬到100萬輛的年產能可能就是現在運營的包袱,上汽大眾要適當進行調整。
需要關注的是,近日,上汽大眾新發佈的途昂Pro依然是一款油車,而旗下的純電池ID.系列的銷量已大幅回落。
五星汽車發現,從掛牌數據來看,2025年前2月,大眾ID.系列銷量僅7745輛,較上年同期14506輛下降約47%。
作為我國最大合資車企之一,上汽大眾成功挑起了“內部矛盾”。
近日,上汽大眾途昂Pro上市發佈會現場,一場針對日系車“全面落伍”的公開批評引發車圈震蕩。
發佈會上,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強“縱觀整個中國汽車市場,日系車已經全面落伍了,缺乏足夠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來應對整個市場嚴酷的挑戰。”
“BBA有著不錯的底盤和動力系統,但是它們的智慧化卻相對落後。”傅強接著說,“我們有很多新勢力車型,有著不錯的城市駕駛的舒適性,和智能化表現,但缺少了一種走四方的能力。即使採用了增程式的解決方案,其在虧電情況下的行駛性能,同燃油車相比,也是有著天壤之別。”
顯然,傅強似乎是急了,他不僅“腳踩”日系車和我國造車新勢力,連大眾旗下BBA(賓士、寶馬、奧迪)中的奧迪這樣的“自己人”也抨擊。
隨後,作為被“點名”的日系車之一,東風日產新能源品牌總經理王騫發文稱:“看完這個發言(傅強的發言)感覺很震驚,在互相致敬的大環境下,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負責任地說,N7(東風日產N7車型)的智能化領先ID.(大眾ID.車型)一個代際,也領先VW(大眾汽車)的產品線12—18個月”。
資料顯示,2024年8年中,在上汽集團重大人事變動中,上汽大眾大眾品牌行銷事業原執行總監傅強,接替俞經民擔任現在職位。
或許,作為一個老行銷人,傅強也希望借“過激”的成功出圈。這點,他是成功的。
“產品做不好,連互相嘲諷的底氣都這麼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慧網聯汽車分會專家分析稱,德日系車企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22.6%萎縮至13.7%,根源在於“智慧化投入滯後且戰略搖擺”。
那麼,上汽大眾的處境好嗎?
上汽大眾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成立於1985年2月16日,由上汽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合資經營,是國內歷史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
2018年6月,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獲得大眾汽車集團所持有的上汽大眾1%的股權。從法規和產業政策上,上汽大眾已經具備生產奧迪的資質。
2024年11月,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延長合資協定,進一步加強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將上汽大眾合資期延長至2040年。
可查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4年,上汽大眾銷量分別為72.83萬輛、100.14萬輛、116.58萬輛、128萬輛、152.5萬輛和172.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59%、37.5%、16.42%、9.79%、19.14%和13.11%,基本保持著雙位數增長。
2015年至2018年,上汽大眾銷量分別為181.2萬輛、200.18萬輛、206.31萬輛和206.5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05%、10.47%、3.06%和0.1%,增速明顯放緩。
2019年開始,上汽大眾的銷量出現滑坡,並且持續多年。
具體來看,2019年,上汽大眾銷量達200.18萬輛,同比下降3.07%,但也持續跨過了200萬輛的大關。
然而,2020年和2021年,上汽大眾銷量為150.55萬輛和124.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4.79%、-17.5%。其中,公司2021年的銷量水準還不如2012年,可謂倒退了10年。
2022年,上汽大眾略有起色,銷量達132.08萬輛,同比增長6.35%。
然而,好景不長,2023年,上汽大眾銷量為121.5萬輛,同比增長-8.01%。
2024年,上汽大眾銷量達114.81萬輛,同比下降5.51%,保住了100萬級的水準。
2025年前2月,上汽大眾銷量達13.82萬輛,同比下降12.59%,全年能否保住100萬輛存疑。
銷量不濟之下,上汽大眾產能也出現大量閑置。
上汽集團2023年年報顯示,上汽大眾設計產能達208.8萬輛,報告期內產能達120.2萬輛,產能利用率為58%。
2024年,上汽大眾產量達114.89萬輛,同比下降4.43%。
在產能不變的情況下,2024年,上汽大眾的產能利用率約為55%,有約94萬輛的產能處於閑置狀態。
一家上市公司財務人員向五星汽車表示,車企如同所有企業一樣,當出現產能閑置後,公司部分生產設備和技術人員未被充分利用,會導致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浪費,進而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水準。
前文提到的傅強曾公開表示,大眾品牌有250萬輛的年產能,未來需要的年產能在150萬至200萬輛之間,多出來的50萬到100萬輛的年產能可能就是現在運營的包袱,上汽大眾要適當進行調整。
2024年9月,有報導顯示,針對市場上關於上汽大眾南京工廠將關閉的傳聞,上汽大眾方面表示:“基於企業戰略規劃、回應市場趨勢,企業對生產基地作出調整,是正常且必要的經營行為,這種調整不僅是對當前趨勢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未來發展的主動規劃和投資。”
有媒體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稱,上汽大眾正計劃於2025年關閉其位於江蘇南京的工廠。
據瞭解,上述工廠主要負責生產帕薩特及斯柯達品牌旗下多款車型,年產能達到36萬輛。上汽大眾計劃將南京工廠的部分工人搬遷至其位於江蘇儀征的另一家工廠,該工廠目前專注於生產轎車朗逸。
上汽大眾解釋稱,目前南京工廠的一切生產工作都在正常運行中,目前帕薩特全系車型產能充足,生產、銷售一切正常。只是基於市場需求和產品規劃,上汽大眾未來有很多新產品要推出,包括全新的燃油產品和新能源產品。基於全新產品型譜,生產基地也要做相應的規劃。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之時,上汽大眾依然抱著燃油車的“大腿”不放。
“根據我們對未來的市場判斷,2025年-2027年可能是大決賽的三年,真正進入到了淘汰賽。”此前,傅強曾表示:“2025年可以說是戰略相持階段,是過渡的一年,燃油車要守住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眾新發佈的途昂Pro,依然是一款油車,售價為“一口價”26.99萬元起。
傅強稱:“這是讓陶總(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陶海龍)疼的價格”。
如果看到“友商”發佈的新車,陶總或許會更加心痛。
同一時間段,廣汽豐田發佈鉑智3X,該車配備雷射雷達,售價10.98萬元起;零跑汽車B10進行預售,激光雷達版本車型預售價不到13萬元。
上汽大眾官網顯示,公司目前擁有ID.3、ID4X和ID6X三款純電車型,官方售價分別為12.99萬元起、15.99萬元起、25.99萬元起。
從掛牌銷量數據來看,2025年前2月,大眾ID.3銷量達5721輛,較上年同期11409輛相比下降約50%,慘遭腰斬。
同期,大眾ID4X銷量達2020輛,較上年同期2725輛相比下降約26%。
最為可憐的要數ID6X,2025年前2月的銷量僅4輛,上年同期為372輛,而且自2024年11月份開始,已連續4個月銷量為2輛,進入了被淘汰的行列。
總體來看,2025年前2月,大眾ID.系列掛牌銷量僅7745輛,較上年同期14506輛下降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