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經緯紡機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了股票終止上市的申請,並得到了深交所的正式受理,成為了當年A股市場主動退市的代表公司。
經緯紡機的主動退市,給股東們提供了一個有誠意的行權價格。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經緯紡機的行權價較市價溢價近15%。根據當時的市場環境,經緯紡機這一份主動退市的方案也是很有誠意的。
2025年3月,玉龍股份擬主動退市,成為了2025年以來首家宣布主動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根據玉龍股份的主動退市方案,主動退市的現金選擇權為每股13.2元,現金選擇權溢價不足2%。雖然玉龍股份的現金選擇權方案比不上當年的經緯紡機,但溢價退市的方式還是充滿了誠意,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根據A股市場的退市規則,主要包括強制終止上市以及主動終止上市。以強制退市為例,可以分為交易類強制退市、財務類強制退市、規範類強制退市以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
與主動退市相比,強制終止上市對股東的傷害更明顯,特別是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在公司宣佈退市之前,公司股價需要經歷一段快速下跌過程。當上市公司進入退市期之後,公司股價更是加速下跌。如果投資者無法及時賣出股票,將會承受巨大的投資損失。
截至2024年終,2024年A股市場一共有52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據數據統計,交易類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有39家,財務類退市的上市公司有10家,重大違法類的上市公司有2家,主動退市的上市公司有1家。
從總體上分析,2024年A股市場仍然以強制終止上市為主導,主動退市的公司僅有1家。如果投資者不幸買到了強制終止類型的上市公司,那麼在沒有及時拋售的前提下,將會面臨重大損失。因此,從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大幅提升主動退市比例,將會顯得非常重要。
以歐美成熟市場為例,歐美成熟股票市場的歷史有上百年時間,經過了多年來的發展,當地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交易機制。其中,在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上,有一套完善成熟的辦法。
以退市制度為例,歐美成熟股票市場的退市率高,卻以主動退市為主。採取主動退市的上市公司,它們願意按照一定的溢價率全部購回所有股東的股份,以退出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從股東的角度考慮,上市公司願意按照一定的溢價率購回股份,有利於保障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假如投資者認為該公司的購回價格不夠誠意,還可以與上市公司進行談判,爭取更多的權益,主動權、選擇權在股東身上。
當上市公司認為自己已經不具備上市的條件,或者自己的經營能力已經無法滿足上市的條件時,應該提前申請主動退市,而不是等到公司財務風險完全暴露才選擇被動退市。
在A股市場中,選擇主動退市的公司數量少之又少。24年僅有1家上市公司選擇主動退市,25年至今也只有1家上市公司提出主動退市。對大部分上市公司來說,等待自己的財務風險完全暴露才被動退市。很顯然,這是對股東不負責任的體現。
52家公司退市,僅有1家公司屬於主動退市,說明A股市場主動退市的比例太低,與海外成熟市場主動退市的比例差距太大。隨著A股市場加快進入全球成熟股票市場的佇列,A股市場主動退市比例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每一年主動退市比例高於被動退市比例,這才是一個健康的股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