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廈門日報
讓科技賦能民族音樂
紀念劉天華誕辰130周年暨中國民族音樂的當代發展座談會在廈舉辦
本報訊 (記者 鄔秀君)作為第二屆中國民族音樂周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昨日上午,紀念劉天華誕辰130周年暨中國民族音樂的當代發展座談會在廈門舉辦。
10位中國當代音樂界專家學者作了分享,發言主題有關於民族音樂當代發展的深度思考,有對如何傳承和創新中國民族器樂表演藝術的探研,有對中國樂器樂種發展之路的探索,還有圍繞具體作品的創作心路剖析,以及如何賦予民族音樂新的時代內涵的展望。科技如何賦能民族音樂發展?座談會上,有專家給出自己的思考:科技為翼,文化為魂。
“藝術創作內在結構是具有繼承性的,沒有繼承便不會創新。藝術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的過程。今天我們紀念劉天華,探討中國民族音樂的當代發展,就是喚起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的文化精神。”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琵琶學會會長吳玉霞說。
劉天華(1895年—1932年),是中國傑出的民族音樂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二胡與琵琶演奏家。主辦方表示,希望藉助本次座談會的學術研討,為中國傳統音樂的當下發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昨天下午,中國民族音樂周配套舉辦了專家講座。台灣音樂家林谷芳、知名音樂學家田青應邀作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