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24日報導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21日報導,中國研究人員用光探測和測距(LiDAR)技術統計了中國樹木總量並繪製了全國樹木分布圖。
最新估算顯示,中國有1426億棵樹,相當於人均擁有100棵樹。
專家表示,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密度,這個數位相當可觀。但研究作者指出,由於技術所限,全國樹木實際總量可能更高。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資訊系統研究所所長郭慶華表示:“實際總量可能更高。”他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本網站,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中國的平均樹密度約為1052棵/公頃,遠高於本次研究估算的689棵/公頃。他認為真實數位可能介於兩者之間,需要進一步研究確認。
郭慶華指出,準確估算中國樹木總量對於評估森林生態系統狀況和樹木碳匯量至關重要。他的研究團隊還繪製了詳細的中國“樹密度地圖”,助力國家實現生態和氣候目標。
郭慶華表示,該研究繪製出首張高解析度的中國“樹密度地圖”,將推動中國參與全球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和恢復。
自2015年以來,研究團隊用無人機採集了覆蓋1400多平方公里的雷射雷達數據。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使用集成了人工智慧技術的LiDAR360軟體統計了該區域的樹木總量,據此估算出全國的樹木密度,研究成果於2月份發表在中國《科學通報》雜誌上。
郭慶華表示,LiDAR360技術雖尖端,但部分功能仍需完善,例如,它無法探測到茂密樹冠下生長的樹木。他說:“在森林茂密區域,重疊的樹冠會阻礙對中層和下層樹木的精準探測,導致計數低於實際數量。”他說,補充地面LiDAR數據以及改進軟體可提高計數準確性。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系統科學系助理教授湯姆·克勞瑟表示,儘管存在一定局限,但該研究結果總體上與學界此前對中國樹木總量的預估一致。未參與該研究的克勞瑟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本網站:“全球人均擁有近400棵樹,但在人口如此稠密的地區,這一數位較低是合理的。”
不過,中國的樹木總量可能迅速增長,因為該國正以驚人速度種植樹苗。無人機已投入“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播種工作。這條位於中國北方的巨型防護林草帶旨在阻止沙漠擴張。“綠色長城”計劃始於1978年,計劃於2050年完成。
研究中使用的技術不僅有助於統計樹木和繪製地圖,還能為中國植樹造林的重點區域提供建議。
郭慶華表示:“高精度數據與智慧模型相結合,可確保每棵樹都種在最合適的位置。”(編譯/熊文苑)
3月21日,在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遊客在李樹種植園內賞花遊玩。(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