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國人在中國當官:相容並包
更新于:2025-03-27 12:07:16

隋唐,可以說是中國封建史中最令後人驕傲的時代了。當時的對外交通何其發達,想要去朝鮮半島,可自長安走官道,一路通途,十分便利。若想去西域,便可通過絲綢之路,一路前往印度及阿拉伯世界。至於海路,亦不比陸路遜色,登州、揚州兩地都可通往日本。

登州,就是現在的蓬萊。早年韓國人與我國套近乎時,就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中韓兩個國家之間僅隔著淺淺的一層海,每逢天氣晴朗的日子,韓國人都能聽到登州傳來公雞的報曉聲。其實,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是韓國人在異想天開。不知是什麼公雞,叫聲竟能從山東傳到遙遠的朝鮮半島。唯一一種合理的解釋,就是韓國人在和我們套磁。

唐朝政府採取了相容並包的對外政策,鼓勵外國人來到中國做生意,還為他們提供了臨時或長期的居留權。當時的外國人,不但可以免護照住在中國,還能與中國人通婚,在朝廷入仕也不受限制。唐朝最強大的時候,在朝廷領俸祿的外國人足有三千人,和三千後宮佳麗的數量差不多。

在中國的許多朝代,也有外國人當官的例子,只不過,這些外國人所擔任的職務遠無法與唐朝外籍官員相提並論。據記載,有唐一朝,先後有波斯人、伊朗人當過宰相,高麗人擔任過大將軍(高仙芝)。當然,當時的高麗民族屬於“中華民族”,並不算外族。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韓國反倒不承認那段唐朝與高麗之間的藩屬關係了。

中國市場機遇極佳
中國市場機遇極佳
2025-03-31 0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