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從今天開始到28日,也是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今年的主題是“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我國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1/4。那麼,如何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在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大禹渡灌區樞紐二級站的中控室,屏幕上呈現的灌區“一張圖”,將引黃灌溉區劃分成一個個有準確資訊的地塊。工作人員正在參考每個地塊的日用水需求,調整機組,規劃出不同大小機組的最佳運行搭配方案。
大禹渡灌區緊鄰黃河,經過6級提水,黃河水最終爬升346米,沿著管道一路泵入總幹渠。經總幹渠分水后,河水繼續分流至灌區465條幹、支、鬥渠,精準流入農田。村民們不僅能用手機下單水票,還能看到閘口的用水情況,讓每一滴流入農田的水都流得明明白白。
同在山西省運城市的萬榮縣,是著名的蘋果產區。智慧水肥系統通過密佈田壟的滴灌管網,可以精準輸送水和養分,讓澆地變為澆樹,雖然地里看不見水,但是每棵樹卻都可以“喝飽喝好”。這種春澆模式,讓單次澆水的節水效率達到90%左右。
記者從水利部瞭解到,2024年全國新建42個節水型灌區,近10年來,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從0.530提高到了0.576。
化工產業園如何科學節水?
工業用水效率提高,對於節水來說至關重要。化工行業是用水大戶,在山東煙台,有一個化工產業園區通過自己獨有的節水模式,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8%以上,基本實現“零排放”。
在煙台再生水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正通過中控大屏監控萬華煙台工業園的市政再生水供應情況。
位於園區內的某大型化工企業,年用水量超過7000萬噸。為了節約資源,推動淡水資源“大替代”,2017年這家化工企業聯合煙台市污水處理廠、煙台市政排水服務中心成立煙台再生水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對煙台市政污水進行處理,為萬華煙台工業園提供再生水。
自2019年處理車間投產以來,已經為園區供應再生水超過2億立方,再生水利用規模位居全國工業園首位。
除了引入市政再生水,萬華煙台工業園還加大園區內工業廢水的高效迴圈利用。他們投資20多億元在園區內建成共18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實現“汙汙分治、一水多用”。
堅持節水降本增效,萬華煙台工業園還對園區120座迴圈水冷卻塔加裝消霧節水模組,加大蒸汽水回收利用。
通過“科技節水+迴圈利用+非常規水源開發”這種三位一體的節水模式,萬華煙台工業園每年節約市政自來水超9000萬噸,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8%以上。
降低管網漏損 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節約用水在日常的點滴之中,也在隱秘的細微處。特別是管道供水過程中不易察覺的暗漏,長期累積可能會造成隱蔽性危害。對此,北京這十年來做了不少功課。
在北京海澱區的東王庄社區,傳統剛性材質的鑄鐵管,自1992年鋪設後已使用超30年,受土壤基礎不均勻沉降導致老化嚴重。施工人員對供水附屬設施進行改造,新鋪設的2公里供水管線通過繩索逐段放置地下。
十年來,北京市持續更新老化、破損的供水管線,目前已累計改造隱患管線1800餘公里。同時,不斷提升管網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在部分社區、單位入口安裝流量計,24小時動態監測供水流量和管網運行狀態,結合居民家中的智慧遠傳水錶,及時察覺管網漏損隱患。
除了“節流”外,北京還在“開源”上想辦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規模以上再生水廠82座,污水處理率達97.5%,大力推廣再生水在生產製造、農業灌溉、環衛綠化等方面的應用。目前北京再生水使用量佔到年用水總量的近三成,成為穩定的第二水源。
(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