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和不旅行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更新于:2025-04-06 12:01:01

關於旅行的意義,古往今來各有見解。

詩仙李白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坡仙蘇軾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今人則感慨道:“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家長里短,一半是山川湖海。”

行萬里路而不讀書, 那你就是一個郵差;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也有可能變成掉書袋。

旅行和不旅行的人,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01

  • 旅行,為生活注入活力。

我們被生活的瑣事困住而失去了自由,我們被身上的標籤所限而失去了自我。

旅行則可以讓你暫時從日常生活中抽離,以旁觀者的視角瞭解一個地方,欣賞一處風景,見到世界的多面。

還記得那位因忍受不了婚姻生活的壓抑,而決定“逃離”的阿姨蘇敏嗎?

年輕時,她為了生活、家庭,不斷妥協;她是姐姐,是妻子,是母親,唯獨不是自己。

56歲時,她決定出門旅行,一個人,一輛車,一腳油門開始了“沒有終點”的自駕游。

4年時間,她已經去過全國400座城市,行程17萬公里,足跡遍佈大江南北。

在西安的街道散步,在上海的迪士尼遊玩,在大理的洱海邊吹風……

伴隨著旅行,她的人生經歷也豐富起來:在海南用兩天時間學會了衝浪,跟著別人學會用無人機,第一次坐滑翔傘……

曾經的她身上都是壓力,滿眼都是壓抑。

如今的她,在旅行中重新找尋自己,臉上都是笑容,眼裡有了光芒。

她在視頻帳號中寫道:“我已經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這個新世界對每個人是平等的!”

蘇阿姨用旅行重啟自己的人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談到未來的規劃,她說,如果身體條件允許,自己會一直旅行下去。哪天不想走了,就在南方城市租個小院子,安安靜靜地生活。

也許,這就是旅行的真諦,不困於眼前的一方天地,走出去,尋找自由的力量。

一位網友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旅行感悟時說:

“旅行的時候,沒有領導的安排,也沒有同事的呼喚,更沒有父母的嘮叨。

儘管是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但享受到的是自由。

想去哪就去哪,想吃啥就吃啥,想幾點睡就幾點睡,連呼吸都是自由的。”

撕掉身上的標籤,破除他人的期待,在旅行途中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為生活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02

  • 旅行,修鍊自己的心態。

蒙田在《人生隨筆》中寫道:

“旅行在我看來還是一種頗為有益的鍛煉,心靈在旅行中不斷地進行觀察新的未知事物的活動。”

任何旅途都不會一帆風順,我們總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

天氣突變行程被打亂,交通堵塞沒有趕上火車,預定的酒店住宿環境沒有達到心理預期……

出發時滿心歡喜,到達后全是問題。

這些情況會讓我們感到焦慮、沮喪,甚至是憤怒,但情緒穩定地解決問題也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

人生本就不可測,旅途也不該為這些不可預測的事情而感到焦慮。

作家畢淑敏在《在阿莫爾灣請願》一文中講述了自己旅途中的一個故事:

她和一行人準備去俄羅斯海參崴旅遊,早上9點就出發了。

因為接送的汽車司機不守時,再加上一路上等車、坐車加修車,足足折騰了六七個小時,到達目的地時,已經是當地時間晚8點了。

長途顛簸,又一直沒有吃飯,胃像被沖洗了一樣,饑腸轆轆,急需美食來填滿。

可萬萬沒想到,對方只提供了簡單而且量極少的四道菜,不僅沒能飽餐一頓,還差點被餓暈。

回到客房,打開自己的物資儲備,準備泡個方便麵吃,卻發現酒店無熱水,這裡的人都是喝生水的。

第一天狀況百出也就算了,沒想到第二天按計劃出行時,對方又通知說上午派不出車來,大家只能在酒店裡閑坐。

這徹底激怒了旅行團的人,他們去當地旅遊局投訴。結果,對方負責人表示,這很正常,車子派不出來,飯食也無法增加。

理由是:因為時差原因,他們人雖然過來了,可經費並沒有同時打過來,現在已經在墊錢招待了。

面對這種突發狀況,畢淑敏一行人也只能選擇接受。生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有時候,事故也是故事。旅行,不僅僅是遊玩和放鬆,更是一次能力的考驗。

經常旅行的人,遇到的事情多了,應變能力也會增強。回歸生活,遇到糟心的事情,也能坦然面對。

去經歷,去感受,好的壞的都是旅行的體驗,不要因為一時的不愉快而影響了一段時光。

03

  • 旅行,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世界旅行者》中說:

“宇宙像一本書,一個人只見過自己的家,等於唯讀了這本書的第一頁。”

羅翔說,自己上大學到北京,才開始慢慢發現各地風俗不同:原來吃飯不僅指吃米飯,吃早餐也可以不只吃米線……

當他開始像集郵一樣四處遊歷后,他的見識也在逐漸增加。

旅行的意義就是我們在有限的生活之外,去拓寬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閱歷。

一位網友,曾分享過這樣一段旅行經歷。

一次旅行的途中,隨意走入一家小店,店主很有意思,邀請他一起喝茶。

不相識的陌生人居然也聊了很久,那晚也成為他最放鬆的一個夜晚。

還有一次,遇到一個好心的阿姨,一起餵海鷗,走的時候還抱了他一下。

他們從沒有問對方來自哪裡,卻因為一場不期而遇的旅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那時候網友突然意識到,旅行的意義除了看到雪山和大海,還有這些意料之外的溫暖。

作家三毛也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她雖然只活到48歲,卻去過54個國家,把旅行中的故事一一記錄下來,給世人留下了多部佳作。

她曾對她姐姐說:“我這一生,活了你的八輩子長。”

旅行讓她的一生,足夠豐富多彩,什麼都去嘗試過,見識過,才不枉來人間一趟。

相比於生命的長度,增加生命的厚度似乎也很重要。

“一個人從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於他去過多少美麗的地方,而在於他在一個地方,發現了許多美麗的事。”

人生也不止一種活法,體驗異域風情,嘗試不同的美食,生活本該如此多姿多彩。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出去走走,你會發現生活不止眼前的一地雞毛,還有未知的風景等你去拜訪。

很喜歡一句話:“旅遊僅僅是用雙腳與眼睛,而旅行還得帶上靈魂和夢想。”

18歲出門遠行,見世界,站在高山之巔,俯覽巍峨群山;置身海邊,感受波濤洶湧。

30歲出門遠行,見自己,遇事不慌亂,穩定情緒,給予自己直面生活的勇氣。

阿爾茨海默症的護理
阿爾茨海默症的護理
2025-03-26 07: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