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會不會出10萬左右的走量車型,什麼時候出?
更新于:2025-03-25 22:53:05

永遠也不會出。

小米第一款車沒有賣10萬,那麼後面就永遠也不可能再有 10萬的車型了。

「高端化」是小米品牌戰略中的一個關鍵目標,也是多年來困擾雷總的一個問題。

如今的小米好不容易憑藉著汽車實現了高端化,絕不可能主動讓自己「沉」下去。

品牌調性一旦下去了,再要上來可就難了——直白點說,下去了就不可能再上來了。

這兩年BBA集體叫停低端型號,其實也是因為這個——寧可不賣,也絕不賤賣。

至於銷量,讓原本的34C甚至是56E降降價就是了。這樣一來,銷量保住了,低價的下限也保住了。

如果不砍掉低端型號,隨著34C和56E的降價,原本的低端型號勢必售價更低,那麼BBA的品牌形象也就轟然倒塌了。

塌了那可就永遠都塌了,哪怕熬過了低迷的經濟大週期,它也永遠地塌了。

所以小米第一款車沒有賣10萬,那麼後面就永遠也不可能再有 10萬的車型了。

我把話放這裡:

如果哪天小米開始做 10萬左右的車型,那麼一定是小米汽車的經營出現了困境。

集中回答一下我對評論區出現較多的兩個觀點的看法:

①雷總在發佈會上說要做全球前5的車企。基於這一點,小米一定要做20萬以內的車。

這是本題高讚回答的觀點。

我覺得從邏輯上來說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點:小米要做大,完全可以再弄個子品牌,沒必要讓自己好不容易做起來的小米形象沉下去。

再換個角度,假如小米開始做10萬左右車型,是一定會影響目前成功的高價車型銷量的,極大概率導致得不償失。

另外,如果各位覺得我說得不對,我覺得指出我的邏輯錯誤會更直接。

②小米蘇7直接就是C級車尺寸,沒有一個車企是C級車入門的。所以小米一定會出低端車型。

因為電池關係,新能源汽車尺寸普遍比燃油車更大。十幾萬的電動車,寬度數據都要超過56E,長度也非常接近,但沒有人會認為那些車是跟56E同級別的C級車。

新能源時代就不應該拿燃油車的尺規去衡量新能源車級別定位。

如果非要拿舊標準去衡量,那我也抬個杠:新能源的加速度放到燃油車體系,豈不是各個都是超跑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