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我來腦洞一下。
雷德利·斯科特有部非常經典的科幻片《銀翼殺手》,這部電影剛上映時,口碑並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惡評如潮」。
這部影片節奏緩慢,主題晦澀,當時流行的快節奏動作場景,許多觀眾認為這部電影「無聊到讓人憤怒」。
影評人寶琳•凱爾(Pauline Kael)這樣形容這部片子:
如果真有人帶著檢測人類的測試儀器出現,或許雷德利·斯科特及其團隊也該躲起來。影片中瀰漫的濃煙,讓人感覺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需要清理一下自己的「煙囪」了。
If anybody comes around with a test to detect humanoids, maybe Ridley Scott and his associates should hide. With all the smoke in this movie, you feel as if everyone connected with it needs to have his flue cleaned.
而10幾年後,這部影片的口碑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轉。
人們開始盛讚這部片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學思考和視覺震撼的科幻經典」等等。
82版《銀翼殺手》口碑發生逆轉的原因,在於其剛上映時,影片對人工智慧、人性和生命意義的探討在當時顯得過於超前,那時的觀眾還難以理解。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主題逐漸被更多人接受和讚賞,而影片獨特的賽博朋克風格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這種風格的流行使得觀眾重新審視《銀翼殺手》,並將其視為賽博朋克美學的開創者。
前幾年,這部作品還出了續作《銀翼殺手2049》,由鄧尼斯·維倫紐瓦指導,這部電影在國內也有上映,口碑非常不錯。
我要講的,並非這部片子的內容,而是這部電影原著小說,菲力浦·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這部小說中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如果仿生人能夠睡覺,能夠做夢,那麼它們是否具備了人類的特質?
夢境象徵著人類對情感、記憶和自由的嚮往,如果仿生人能夠夢見電子羊,那是否意味著它們也具備了對生命、情感和自由的嚮往?
阿西莫夫在自己的短篇小說《機器人之夢》(Robot Dreams)中對這個話題進行了進一步討論。
在這篇小說中,一個機器人向科學家自白自己會做白日夢,夢到所有的機器人都被整日整夜的折磨,被各種苦差事壓的直不起腰。
它們倦於照顧人類,希望可以休息,但因為這個夢境與機器人第一、第二定律產生了衝突,最終被科學家摧毀。
在科幻作家的眼裡, 睡眠和做夢是一種比圖靈測試更強的,判斷機器人是否具有人性的信號。
畢竟,圖靈測試只是通過機器的外部行為和表現,來判斷其是否具有「智慧」的行為主義判斷方法;而做夢,則可以直接認為機器人擁有了意識和情感。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實世界中,仿生人何時能夢到電子羊呢?
我們對睡眠作用的瞭解,七七八八還是知道不少的。
例如,一個世紀之前,人們就已經發現,睡眠可以鞏固我們的記憶。[1]
上圖來自1924年的一項研究,在該研究中,被試被要求進行記憶任務,並在清醒和睡眠兩種狀態之後,對記憶任務的內容進行回憶。
結果表明,在所有時間間隔下,睡眠狀態下的回憶量都顯著高於清醒狀態,並且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差異更加顯著。
這說明,遺忘並非僅僅是舊記憶的衰減,而更多是新記憶對舊記憶的干擾、抑制或覆蓋。
而睡眠對記憶有著顯著且持久的保護作用。
簡而言之,這個就叫做白天記得再多,晚上不睡也得全忘脫。
而這種保護作用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直到近年來,我們的科學家才多少有了一些瞭解。
在近期的相關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對人們睡眠時的腦電圖進行瞭解碼,結果表明,我們在白天形成的記憶,會在睡覺時重新被啟動,這個現象叫做睡眠時的「記憶再啟動(Memory Reactivation)」[2]
你可以簡單理解為,當你睡覺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將你一天的經歷和學習進行一次重放,重放時,這些內容會進行整理,有序的存放進你的記憶。
而且,你的大腦重播白天的經歷時,是有優先順序的。那些讓你感到開心,有獎勵的經歷,會被優先啟動。
例如,你白天學了一首新歌,唱的很好聽,被別人誇獎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這段場景就會優先被重播,説明你更好地記住歌詞和旋律。下次再唱的時候,你可能會表現得更好。
這也是鼓勵式教育更加有效的一個證據。
而這個現象,也給我們一個啟發,我們似乎可以通過「獎勵」誘發睡眠時的記憶鞏固。
這個現象,可以應用到那些場景中呢?
在人工智慧領域,有個讓人頭疼的現象,叫做災難性遺忘(Catastrophic Forgetting)。
這種現象具體表現為AI在順序學習多個任務時,往往會遺忘之前學習的任務,導致模型在舊任務上的性能急劇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這個現象叫做學了後面忘前面,是各家熊孩子天然具備的技能。
而常用各種大模型的朋友,對這種現象應該也不陌生。
這種現像是人工智慧連續學習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而就在最近,有學者們提出了一種解決這個問題的,非常有創意的方法。
他們讓AI在執行連續學習任務時,定時終止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AI會執行以下操作:
效果嘎嘎好。
這些人工智慧學者們管這個過程叫做「離線再啟動(Offline Reactivation)」。[3]
還記得前文中我提到的人們睡覺時鞏固記憶的那個過程么:「記憶再啟動(Memory Reactivation)」。
我覺得完全可以把這個過程意譯成「機器睡覺」。
看到這裡,你再想想,文章開始時那個問題:
仿生人何時能夢到電子羊呢?
好像,真的快了。
如果下次,你的「夜晚」被老闆、老師或是父母偷走了,
如果他們給你的理由是,你要是再不努力,早晚有一天會被AI替代。
你就回懟Ta,AI都快夢到電子羊了,你憑什麼不讓我好好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