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太原晚報
時光定格的“舊照片”
林 頤
一翻一轉,40年的光陰倏忽而過。這張照片與這本書確實絕配,它很好地寓意了作家遲子建40年的寫作生涯,《好時光悄悄溜走》正是她40年散文的精選。
遲子建,1964年生於漠河,1983年開始寫作。作為一名碩果累累的作家,遲子建的往事有很多都藏在了她的作品里。遲子建出名的是小說,如《額爾古納河右岸》《群山之巔》等,雖然小說也有作家生活經歷和經驗的反映,但是,我們通過散文更能瞭解作家的過往,尤其那些與記憶有關的敘事與情感的描寫,它們實在地訴說著她曾經走過的路、她的所失與所得。
同名散文《好時光悄悄溜走》中,“十年以前”是幾乎引領每個段落的題眼,在不斷的記憶閃回中,遲子建講述著她家那個美麗的庭院,院子裡的花草、家養的雞鴨、菜園子和自留地、與住宅相隔不遠的山坡和森林,十年之後,她在哈爾濱想起故鄉,想起那些曾有過的樸實而溫暖的日子。
遲子建的散文情感真摯,毫不做作。她把自己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與熱愛融入了文字中。書中有很多寫親情的文章,還有很多文章寫故鄉的吃食,寫林間的動物,寫溪流,寫悄然更替的四季風光。她的文字如潺潺流水,清新自然,例如在《我的世界下雪了》中,她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伴隨著雪花那輕歌曼舞的腳步,山巒迎來了另一次的燦爛”,又到了落雪時刻,可是,愛人已經離她而去,環繞著她的,是一個清亮而又憂傷、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情景交融,令人慨歎。
遲子建的小說經常有景物的描寫,構成作品獨特的美感。她的散文也有很多以自然為主題,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以及生命在自然中的頑強與堅韌。這本書中有很多篇章,對大興安嶺的森林、河流、動物等進行了細膩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讚美,讓讀者深刻感受到自然與生命的緊密聯繫。
遲子建關注歷史和文化,通過散文去探尋地域文化的內涵和歷史的痕跡。每到一處,她就用眼睛觀看風景,用心靈思考文化底蘊,用文字展現歷史與現實的交融。她的散文不僅僅停留在情感和景物的描寫上,還深入到對人性的思考。她寫蕭紅,寫魯迅,寫梵古,寫俄羅斯的大作家,在文學的所來徑上,她一次又一次與那些“不死的魂靈”相遇。遲子建以自己對閱讀和生活的感悟,在散文中表達了對往昔記憶的深刻哲思。她告訴讀者,生活中既有苦難和挫折,也有溫暖和希望,我們應該以平和、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種種。
這一本散文集,是遲子建塑造記憶、挽留美好的方式。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張“舊照片”。好時光悄悄溜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留住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