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台北街頭,看到大嬸大爺人手多部手機一頓謎之操作,這不是在炒股,也不是砍幾刀,而是在打遊戲,瘋狂抓捕寵物小精靈。
9年前,寶可夢go遊戲上線,中老年玩家開始集結。到現在,棄坑的粉絲換了N輪,沒想到他們依舊癡迷。
這已成為一種持續多年的社會生態,只有外地人不明所以。
源自小紅書路人拍攝提問
在公園,小區樓下,捷運站,時不時站著幾個阿公阿嬤,一動不動,神色凝重地操作手機。媒體稱之為“喪屍”。
要知道剛上線頭兩年,年輕玩家大批集結在戶外抓寶,造成現象級擁堵,“喪屍”之名由此而來。
如今,年長玩家行動遲緩但續航持久,人均肝帝,群體素質得到提升。這麼稱呼,對大爺大媽也不太禮貌。
但長輩們似乎也並不在意。開心最重要,管他們怎麼說。
抓寶可夢需要走出房間,與街景產生互動,這跟別的任何遊戲不一樣。這一功能歪打正著正中大爺大媽痛點。
他們疲於操持家庭,身體機能逐漸消退,生活圈固化,對很多事物不再有好奇心。
二次元寶可夢入侵人類世界,直接誘著大爺大媽走出戶外,與社會產生全新的連接。
由虛入實,再與玩家結交好友,構成全新社會角色與互動。
這一沉迷就是一輩子。你若不離,我便不棄。
誰能想到,原本主推青少年的寶可夢go,卻成了長輩的心頭寶。
寶可夢上線第一年,日本10-19歲玩家流失率高達80%,而50-59歲,60-69歲玩家留存率各自過半,約等於玩家幾乎為50歲+。
據臺灣省相關研究表示,2022年,全台Pokémon GO 25歲以下玩家僅佔一成,45歲以上的中年與老年玩家最多。
去年遊戲主題曲中文版找到騰格爾演唱,想必也是對用戶畫像有了精準的定位。
70歲大爺陳三元,2018年以車載11部手機成為名震亞洲的網紅玩家。
他將多部戰機架在自行車座上,安排工業級充電寶輪番供電,一天可抓寶20小時。
陳爺說,抓寶交到的朋友比他四十年來交到的還多,頭腦清晰身子也靈活,能預防阿茲海默。
兩年時間,他將手機增至64部,成為圈子里獨孤求敗的寶可夢仙人,甚至打敗眾愛豆,成為華碩手機代言人。
這段傳奇想必很多人都有聽說。中老年對寶可夢的癡迷,早已超過各路電競死宅,已進入另一個維度的火拼。
長輩對這個ip並沒有情結,也叫不出許多小精靈的名字。但沒有關係,誰都可以成為小智。
他們騎車、坐公交,約定去傳說中珍稀寶貝最多的地方展開搜尋。定期組織社群聚會,共同調整作息起居,生活上彼此照應。
以前三句話不離兒孫,現在張口就是什麼IV、CP遊戲術語,立馬進入賽博等級。
有老年社群甚至組團坐飛機到泰國抓大蔥鴨,到澳洲去抓袋龍。生活面破除兩點一線,直接進入到全球戰局。
寶可夢公司的路演快閃,大爺大媽們也毫不落下。本來是二次元逛谷店的風格,爺奶們硬是干出了超市排隊搶雞蛋的熱情。
跟小年輕偶有摩擦在所難免。代際溝通首先得破冰,破冰就有碰撞,然後便是融合的過程。
可以見得,大爺大媽們對寶可夢的感情相當認真。把皮卡丘當夥伴還是當兒子,肯定是不一樣的愛。
不少老人最初是被孫子拉入坑。
看著孫子捉精靈,好奇又簡單,親子關係滿足了心理激勵。好比你養了隻貓,你爸叫囂著要給你扔出去,結果摸一把就淪陷了,從此它才是親兒子。
ID為FengFeng128的玩家,被網友親切的稱之為芳芳阿姨。
79歲高齡家住台南的芳芳阿姨,也是在孫女的影響下進入了寶可夢世界。
兩年後阿姨不幸患癌去世。500多位寶友約定在全鎮上百個點位為她灑下櫻花雨,送阿姨最後一程。
很難見過這樣的情感連接。
芳芳阿姨晚年迷上寶可夢,靠兩部手機一台電動車,常常在外遊蕩到半夜三四點,也因此認識到不少年輕寶友為她保駕護航。
2018年底,阿姨被檢出胰腺癌。住院期間,她依然兩隻手機不離身。
一支紅隊,一支藍隊。阿姨還記了一筆記本,上面滿滿當當寫下了每個精靈的經驗值,她常給女兒和醫護人員講解自己的遊戲經,就這樣度過了生命的最後年歲。
佳里地區的寶友都對阿姨有印象。劉先生與芳芳阿姨相識於金唐殿打頭目,兩人一起抓到過洛奇亞。發現很久都沒有再見到阿姨,劉先生親自去阿姨家拜訪,才得知阿姨不幸的消息。
劉先生將這個消息告訴圈子裡的其他寶友,於是眾人發起紀念活動。
在阿姨出殯那天,寶友提前攻塔,500多人在全鎮上百點位灑下櫻花雨,盛大場面持續三小時,只為送阿姨最後一程。
當天,孫女也跟著媽媽拿著芳芳阿姨的兩部手機,開車到各灑花點,把畫面截圖,留作紀念。
阿姨的女兒向媒體感謝各位寶友。她說,寶可夢是媽媽的一部分生命,她相信,媽媽的靈魂會隨著櫻花雨在寶可夢世界永生。
我們對賽博浪漫的理解很難達到如此高度。老人通過寶可夢遊戲拓寬了生命的邊界,安置了靈魂,這遠遠是物質照應達不到的層面。
這也是未來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