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的診斷需要綜合多種檢查方法,以明確病因和病變性質。常見的檢查專案包括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皮膚鏡檢查、伍德燈檢查等。
1、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視診和觸診對患者的皮膚、毛髮、指甲等進行全面觀察和檢查。觀察皮膚的顏色、紋理、皮損形態、分佈特點等,如皮損是斑疹、丘疹、水皰還是膿皰,以及是否有色素沉著或減退。同時,醫生還會觸摸皮膚感知其溫度、濕度、彈性、有無壓痛、增厚、結節等。
2、實驗室檢查:血液檢查是常見的一部分,包括血常規、生化檢查等。血常規可瞭解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情況,判斷是否有感染、貧血等全身性因素影響皮膚。對於懷疑感染性皮膚病的患者,可進行病原體檢測,如細菌培養、真菌檢查等。真菌檢查通過取皮屑、毛髮、甲屑等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有無真菌菌絲或孢子,還可進行真菌培養以確定真菌種類。
3、皮膚鏡檢查:這是一種無創性檢查,利用皮膚鏡放大皮膚表面和表皮下的結構,觀察肉眼難以看清的細微特徵。在色素性皮膚病的診斷中應用廣泛,如鑒別黑色素痣和黑色素瘤,可清晰顯示痣的邊界、顏色分佈、結構模式等。對於非色素性皮膚病,如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皮膚鏡也能觀察到皮膚的細微結構變化,如血管形態、鱗屑特點等,輔助診斷。
4、伍德燈檢查:伍德燈是一種特殊的紫外線燈,不同的皮膚病在伍德燈下有不同的螢光表現。例如,白癜風在伍德燈下呈亮白色螢光,花斑癬可見黃色或綠色螢光,白癬呈現亮綠色螢光。這種檢查有助於快速診斷真菌感染的類型,以及與其他色素減退性疾病相鑒別。
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好相應的檢查前準備,以獲得準確的檢查結果。如避免在檢查部位塗抹化妝品、護膚品等,以免掩蓋皮膚的真實情況。同時,患者需詳細告知醫生近期的用藥史、接觸史、家族病史等資訊,以便醫生更全面地瞭解病情,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