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時睡覺論”錯了?醫生直言:過了60歲,睡覺盡量做到這幾點
更新于:2025-03-26 00:39:48

在大眾認知里,每天睡滿 8 小時彷彿是健康睡眠的 “鐵律”。但當我們將目光聚焦老年群體,就會發現這一規則似乎並不完全適用。很多老人即便睡足 8 小時,白天依舊困意連連,而部分人只睡 6 小時卻精神抖擻。這不禁讓人疑惑,睡眠的 “黃金標準”,到了老年階段,是否該重新審視呢?

睡太久,身體反而 “吃不消”

退休之後,不少老人覺得終於能彌補年輕時熬夜忙碌缺失的睡眠,於是開啟了 “補覺模式”,每天睡 9 小時甚至 10 小時。但這種做法,真的對健康有益嗎?曾有一位患者,嚴格遵循每天 “8 小時睡眠”,有時甚至睡超 10 小時。可事與願違,他白天總是腦袋昏沉,像頂著一團迷霧,稍微活動一下就困得不行,記憶力衰退速度也遠超同齡人。

其實,科學研究表明,老年人睡眠時間過長,尤其是超過 9 小時,腦部的供氧量會下降。大腦就像一台精密的機器,氧氣不足,運轉便會受阻,功能退化速度也會加快。相關數據顯示,每天睡眠超 9 小時的老人,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比保持 6 - 7 小時睡眠的人更快,而且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也會增加。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與年輕人不同,睡眠需求也有差異。睡得太久,腦部供血受影響,大腦逐漸 “變懶”,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問題就會接踵而至。所以,與其執著於睡滿 8 小時,不如順應自己的生物鍾,探尋真正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長。

睡前 “降溫”,安享整夜好眠

許多老人晚上睡眠品質欠佳,常常半夜醒來,然後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再入睡,還有些人因夜間出汗、燥熱而被擾了清夢。曾經有一位患者,夜裡頻繁出汗,醒來後渾身燥熱,心煩意亂。經過仔細詢問和觀察,發現原來是他的睡眠環境溫度過高。後來,他調整了臥室溫度,睡眠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

人體入睡時,核心體溫需要下降 0.5 - 1°C,才能順利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如果睡前室溫過高,或者蓋的被子過於厚重,身體散熱就會受到阻礙,深度睡眠的品質自然大打折扣。有研究建議,老年人的臥室溫度最好維持在 18 - 22°C。同時,可以適當選擇輕薄些的被子,或者在睡前用溫水泡泡腳。泡腳能促使血管擴張,加快身體散熱降溫。倘若在睡前創造一個適宜降溫的環境,讓身體自然冷卻,就能有效減少夜間覺醒次數,提高整體睡眠品質,讓深度睡眠的時間得以延長。

先 “睡心” 后 “睡身”,告別入睡難題

不少老人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心裡就犯嘀咕,是不是自己得了失眠症。有些老人甚至依賴安眠藥助眠,可即便如此,夜裡依舊容易醒來。有一位患者,長期飽受入睡困難的折磨,每晚都在焦慮與疲憊中掙扎。後來深入探尋原因,發現問題並非出在身體的睡眠障礙上,而是他的大腦壓根兒就沒做好 “關機” 準備。

研究指出,大腦在睡前需要一段 “過渡期”。如果睡前還在看手機、與人激烈討論,或是被焦慮情緒籠罩,神經系統便很難迅速放鬆下來。對於年過 60 的老人而言,入睡前,應先讓內心平靜下來,再讓身體進入休息狀態。可以在睡前做一些舒緩的活動,比如聽一段輕柔的音樂,讓音符如潺潺溪流般撫慰心靈;做幾個簡單的伸展動作,放鬆緊繃的肌肉;或者僅僅是閉目養神 15 分鐘,讓大腦慢慢切換到 “休息模式”。這樣做遠比直接躺在床上強迫自己入睡更有效果。很多人以為自己患上了失眠症,實則可能只是沒有給大腦留出足夠的準備時間。

側睡,為大腦健康 “護航”

很多老人認為仰睡符合人體結構,對脊椎有益。但事實上,過了 60 歲,側睡或許才是更健康的睡眠姿勢。曾接診過一位患者,他睡眠一直斷斷續續,白天腦袋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經過詳細檢查,發現他腦脊液的代謝效率較低。後來,他嘗試調整睡姿,一段時間后,精神狀態竟有了明顯改善。

研究表明,人體在深度睡眠時,腦脊液會像勤勞的 “清潔工”,清除大腦代謝產生的 “垃圾”,其中就包括被視為阿爾茨海默病重要病理因素的 β 澱粉樣蛋白。有研究顯示,側睡時,腦脊液的清除效率相較於仰睡有顯著提高,認知障礙的患病風險也隨之降低。對於老年人來說,如果長期保持仰睡姿勢,腦部代謝廢物容易堆積,加速神經退化。適當調整為側睡,尤其是右側睡,不僅能減少胃食管反流,還能助力大腦更高效地排毒,讓記憶力和認知功能維持得更好。

睡前飲水有講究,避免夜尿擾清夢

不少老人有睡前喝水的習慣,覺得夜裡容易口渴,不喝點水潤潤喉嚨,心裡就不踏實,難以入睡。但有一位患者,長期被夜尿問題困擾,每天淩晨兩三點總會準時醒來上廁所,之後便難以再次入睡,導致白天疲憊不堪。經分析發現,他睡前飲水的方式存在問題。

研究發現,夜尿頻繁是影響老年人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 60 歲以上人群,膀胱功能逐漸退化,即便尿量不多,也容易產生尿意。數據顯示,60 歲以上人群中,夜尿兩次以上的比例高達 40%。頻繁起夜會打斷深度睡眠,讓人越睡越累。如果老人容易夜尿,晚飯後兩小時內盡量少喝水,尤其要避免飲用茶、咖啡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飲品。睡前可以小口抿幾口水濕潤喉嚨,但千萬別一次性大量飲水。如果白天水分攝入充足,晚上其實並不需要額外補充過多水分。減少起夜頻率,才能保障深度睡眠的完整性。

睡眠並非簡單的 “時間達標” 就行。年過 60,睡眠品質遠比時長更為關鍵。入睡前讓大腦放鬆,做好身體 “降溫” 準備,選擇側睡助力大腦排毒,合理控制睡前飲水減少夜尿。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