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螺旋實驗室,作者丨安曉,編輯丨堅果
這屆老年人不領雞蛋、不買保險保健品,也不加銷售微信,早就被短視頻和直播帶貨話術洗禮過的他們,練就一身“陌生人勿近之身”。但當“AI速成班”、“躺賺理財課”的廣告精準化作彈窗出現時,對老年人的吸引力堪比真假靳東和上頭短劇。
曾佳媽最近就中招了,上個週末曾佳回爸媽家吃飯,飯後聊天看到媽媽坐在沙發上擺弄手機,螢幕上的老師戴個眼鏡,一臉嚴肅地在講什麼是Deepseek、Deepseek網站是什麼、怎麼註冊……
年過60,智慧手機都玩不太明白的老媽,居然一本正經鑽研起了時下最流行的國產AI?
起初曾佳以為是哪個好友轉發給媽媽的公益課,也沒多想,調侃了一句“平時也沒見你這麼上心,怎麼突然看起這個課了?”誰知道老媽扭過頭,神秘地說道:“說是7天就能入門呢,學會用它做圖,可以月入過萬!你要不要學?”
“有這種好事,怎麼沒見你發到家族群裡?”對Deepseek,曾佳早見怪不怪了,這幾個月薰陶下來,小紅書10個人里有8個都在用它生成賽博文案。但老媽卻很謹慎,又小聲說:“這賺錢的好事,哪能給別人搶了啊?”
幾番追問之下才知道,媽媽報的這個AI課程足足要價980,七節課分別講授Deepseek用途和幾句簡單指令,是年輕人5分鐘就能上手的入門級別,但被包裝成一節又一節高大上的專業課程。連AI生成的效果也完全因人而異,只夠騙騙老年人。
但他們可不懂,因為平常沒見過,所以就當了寶貝小心珍藏,以為是“花錢才能學到的高級技能”,還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
歸根到底,這AI課程也只賣了個情緒價值,售前客服天花亂墜地吹,帶老年人幻想擁有AI後解放雙手的美好未來。售中又拉了專屬課程群,每天還有專人監督“做作業”。售後還跟蹤到位,經常和老年人聯絡感情,邀請回購其他豆包、GPT等等專項課程。
讓曾佳更沒想到的是,經過勸說之後,媽媽並不準備退課,反而還給課程找到了“合理性”:“你們年輕人學東西快,一下就能學會,跟我們不一樣,學AI就得從概念、起源開始,不然怎麼能搞清用法?”
無奈的她上網發帖求助,結果有同感的年輕人還真不少:“我家現在跟你一樣情況,學的熱火朝天,我說騙子,我爸說我不思進取,現在流行AI,也是2680學費”“這種機構層出不窮,我媽也一個勁想報,關鍵是課程內容驢頭不對馬嘴的,都是騙人的廢話”……
再轉頭刷個朋友圈,發現媽媽又轉發了一條視頻——用Deepseek一天賺了一萬!養老靠這玩意兒就夠了!視頻里的主播號稱自己是“數位人”,正在用分身和大家說話,操著一口不標準的英語,把“Deepseek”讀成了“Deep sick”。
曾佳想,是該多回家陪陪媽媽了。至少拙劣的騙術不該出現在她的朋友圈,少看點課、多給AI發幾段需求,總比花980的智商稅來得有用。
在黑貓投訴平臺,與“AI課程”相關的投訴高達4062條,而且從2023年開始集中爆發。在這些投訴中,一半為“虛假宣傳”,其他為“承諾的每月賺多少沒有兌現”“拒絕退款”“品質過低”等等,看似“高大上”,實際卻與AI技術毫無關係,或只是簡單舉了個案例。
當AI技術與中老年群體相遇,一場名為“副業暴富”的造夢運動正在上演。問題是,誰造了這個夢,引老年人無端入夢?
大數據不會說謊,搜索“AI訓練營”,跳出次數最多的是一家名為“祥風啟航教育”的機構。也有小紅書博主吐槽:“直播課四天,就發了兩個軟體讓他們自己做作業,我爸說學校名叫祥風啟航教育。”已有不少搜尋結果在提問:“祥風啟航科技學AI是真的嗎?”“祥風啟航AI課程是正規的嗎?”
天眼查結果顯示,北京祥風啟航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3月剛剛成立,註冊資本為1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持股100%,還兼任執行董事、經理、財務負責人,屬於經濟關係相當簡單的獨資公司。主營業務就比較廣泛了,不僅包括“人工智慧應用軟體開發”,也涵蓋“互聯網直播技術服務”及“教育諮詢服務”。
加入課程群聊,管理員“江源老師”自動發來帶有微信名的歡迎語——“XX同學你好,非常開心你加入AI進階實操訓練營,我是你的專屬進階班主任江源老師,十餘年線上培訓經驗,接下來的課程將由我來帶你學習實操方法!”末尾還不忘提醒一句開營時間,要求所有學員準時上線。
這些AI培訓機構的講師們,早已在簡歷包裝上煉成一套標準流水線。點開任意一位“凱奇老師”“圖圖老師”的朋友圈,清一色是紅底燙金的“金牌AI變現導師”頭銜,個人簡介永遠標註著“累計授課學員30000+,好評率99%”——哪怕公司成立才一年。
他們的技能欄更是堪比AI界的“六邊形戰士”:“抖音變現高階玩法開拓者”配一張與馬賽克畫質“抖音官方簽約講師”的合影;“AI教學課件研發專家”附上PS痕跡明顯的“國際AI教育峰會”獎盃;“帳號孵化教父”則搭配九宮格學員感謝信,其中三條聊天記錄竟來自同一個微信頭像。
課程表也把“專業感”武裝到牙齒:從《AI文生圖底層邏輯》到《中視頻計劃流量密碼》,21節課塞滿“實操”“爆款”“變現”等關鍵詞,細看卻是排列組合的文字遊戲——第四課《帳號定位》與第十八課《賬號實操3》相隔14節課,內容卻都是“風景號養號三板斧”;《圖文帶貨實操1》和《圖文帶貨實操2》之間硬生生插入6節無關課程,只為把課表撐到“系統化21天訓練營”。而所謂的“專業剪輯技能”教學,實則是教老人用某款免費App一鍵套範本,連背景音樂都懶得換。
“洗腦三件套”才是這場大戲的高潮。上課之前,班主任會甩出“65歲學員今日收益1023元”的聊天記錄,對話末尾還附上一張模糊的微信零錢截圖,金額數位被刻意放大到佔滿螢幕。
至於答疑視頻似乎也不需要多精緻,主打一個讓老年人過目不忘——剪映自帶大字字體、紅到發亮的喜報背景、金牌講師的專業證件照,老師會不斷重複“剪輯就是熟能生巧”“抓剪輯重點變現率只能10%”“放心把剪輯交給AI去做”……話裡話外都是一個意思:講過的內容絕對不重複第二遍,因為還得拿出時間賺更多老年人的錢。
培訓機構把中老年的微信對話框變成了24小時不停歇的焦慮販賣機,而價格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跳水表演。AI副業訓練營的學費從直播間“原價1.34萬”跳水至2680元,三天后變成“內部半價1580元”,最終看無人回應,竟降至980元"試學價"。
凱奇老師的朋友圈裡,每天下午3點準時上演“學費倒計時”:先是九宮格學員收款截圖,接著是紅底白字的“最後3席!”,最後以深夜23:59的“系統關閉前補錄”告終。
業內人士透露,這些機構所謂的“原創秘笈”,實則是把知乎高讚回答和B站免費教程重新排版。在某知識付費平臺上,標價1999元的《AI短視頻變現寶典》,目錄竟與某博主半年前發佈的免費系列視頻高度雷同,只是把“剪映”替換成了“智慧AI工具”。
AI訓練營和老年人的關係,像極了《圍城》——一個拚命想擠進去,一個半推半就張開門縫。表面上機構高舉“科技平權”大旗,喊著“教會老人用AI改變命運”;暗地裡卻在批量生產“電子安慰劑”,把年輕人已經用爛了的ChatGPT邊角料包裝成“賽博長生不老藥”。
培訓機構深諳老年圈的信任經濟學。他們批量克隆985博士人設帳號,統一用藍天白雲虛擬背景,統一把“AI生成”念成“愛生成”。他們一遍遍給老年人洗腦——AI是這輩子能抓住的最後風口,再不學遺憾終身。
如果博士還不夠有說服力,那就請出同齡人登場。一些由老年人錄製的視頻,話術基本類似:“老年人也要跟上AI潮流嗎?不跟你就落伍了!”“普通人也能用AI賺錢,一教就會!”這些在年輕人看來拙劣的表演,很容易戳中老年人想發揮自身價值、補貼家用的心思。
視頻評論區,除了老年人善用的一連串鮮花、點讚表情,還有人直接請教如何學習AI。點開老年人帳號的主頁,往往可以看到櫥窗內掛著的AI課程,賣課總是殊途同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有一款能騙到你。
沒有人永遠被騙,但總有人在被騙的路上。不買AI課程沒關係,機構還批量定製了情感思維賽道系列帳號,主頁一排齊刷刷是表情僵硬、衣著統一的AI女人,講著“男人的黃金7年”“女人如何征服男人心”等等話題,然後引流帶貨到保健品、安神葯。
更高明的是靠AI照片無成本變現,“AI讓老照片動起來”“時光穿梭機”“AI老太教唱歌”分別利用了老年人的懷舊心理與文藝興趣,精準投喂情緒價值,把錢真正賺到了刀刃上。
子女們集體化身反詐特工,在父親手機安裝遠端監控軟體、每天登錄母親抖音舉報AI導師帳號。但總有漏網之魚——學AI的老年人們已經培養出了“趣緣群體”,以AI為每日聊天主題與社交貨幣,源源不斷地增長著對學AI這件事的興趣。看到別人在學,自己也不能落後,就在督促、競爭與刷屏中,老年人把AI真正養成了“愛”。
這場錯位的狂歡背後,是孤獨者對存在感的渴求,是失語者對時代標籤的搶奪——哪怕搶到的只是一張虛擬贖罪券。“我們知道老人學不會,但他們要的不是技術,是‘被時代需要’的幻覺。”而這份幻覺的標價,恰好是2680元。
當前,AI培訓市場的亂象其實主要聚焦在資質造假、內容注水、售後失聯三者上,比如機構本身其實並無培訓資質,或課程培訓內容其實是抄襲開原始程式碼,結課後老師全員隱身等等。為什麼看似具有公益性質的課程,會被包裝成資本遊戲?根本原因還是,老年人確確實實有AI需求,也認認真真地想跟上時代的步伐。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2021年全國兩會上,首次將老年人數位困境問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
“總有人說‘老人用手機付款就夠了’,但明明很多叔叔阿姨想學AI繪畫、想和孫子孫女聊Deepseek和豆包。不是老年人學不會,而是沒人願意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耐心教導。”人工智慧課對於年輕人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產效率,而對於老年人主要作用是提高養老品質,市場需求從來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而是“讀心術”的結果。
在百度搜索“老年人AI課程”,已經有不少老年大學開始實踐。比如3月,廣州老年幹部大學開設的全國首個老年大學DeepSeek班,共16次課,計劃招生60人,學費為350元/人/期,的的確確比魚龍混雜的教育機構價格要良心不少。哈爾濱老年人大學、成都老年大學都在上新AI攝影與繪畫、AI智慧、deepseek教學等課程,體系化、適老化后的課程其實可以不止於概念講解,而是作品實操。
AI 教育的熱潮催生了大量投機行為。企業追求短期利益,沉迷於“提示詞技巧”,往往是把網上公開的內容扒下來,加一些自己的解讀,再配一些可有可無的案例,就包裝成一門課程來賣了,也因“課程內容太水”備受詬病。
從曾經的Sora到現在的Deepseek,永遠是換湯不換藥,觸角則從年輕人伸向了老年人。
或許AI的本質是個共同體——年輕人別再怪老年人迷信課程,老年人也別氣年輕人執著退費。以常見的應用下載場景為例,年輕人平均37秒即可完成的操作流程,老年人往往耗時數小時也很難完成基本操作。認知能力會衰退、理解能力會減弱,於是只有把願望投射到虛無縹緲的老師身上,企圖獲取一絲協助。
那些曾經獨當家庭重任的爸媽,已經慢慢成了需要技術反哺的數位化移民,知識獲取已經不是他們的核心訴求,情感陪伴才是關鍵點。
原來,在老年人普遍被網路課程欺騙的背後,除了黑心商家的收割之外,更多是不甘心於此的無奈。比起阻攔爸媽服用賽博保健品,或許親身上陣才是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