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洗澡頻率這件事上,大家都是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洗澡的頻率不應該太頻繁,一周控制在一次就夠了,洗太多容易損傷皮膚; 也有人認為,洗澡的頻率應該多一次,因為我們的皮膚是最易滋生細菌的部位,如何及時清除這些細菌,那就是要勤洗澡,多洗澡,特別是到了夏天,可能吃一頓飯或是運動一下就全身大汗淋漓,這個時候怎麼辦,只能勤洗澡。
作為醫生,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再洗澡頻率這件事上太過糾結,不同的季節,你需要的洗澡頻率也是不同的。
冬天的時候,我們運動量減少,再加上氣溫寒冷,皮膚上的毛孔收縮,所以出汗是非常少的,冬天空氣是非常乾燥的,在我國北方地區,風還特別大,如果這個時候,洗澡頻率太過皮膚,熱量在揮發的時候也帶走了更多的水分,反而容易讓皮膚變得更乾燥。
所以,到了冬天,可以適當減少洗澡的頻率,一般每3-0天洗一次就足夠了。
但是夏天則完全不同,夏天的時候氣溫明顯升高,皮膚毛孔擴張,人的活動量也大大增加,所以特別容易出汗。
出汗過多,人的感覺舒適性也會明顯下降,因為皮膚上是有細菌的,細菌與汗作用,會給人一種特別黏稠的感覺,這個時候,如果你哪怕一天不洗澡,身體感覺也會特別不舒服,所以夏天到了,最好是每天洗一次澡。
很多人會說,夏天到了,每天洗一次澡,會不會讓皮膚變得很乾燥呢?
並不會,夏天雖然氣溫升高,但是雨水也非常多,總體而言,夏天的空氣比冬天要濕潤一些,夏天洗澡不像冬天洗澡,水溫不會開的那麼高,所以即便每天都洗,也不會出現明顯的皮膚乾燥。
我倒認為,中老年人洗澡,其實更需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要注意調節水溫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洗澡時選擇合適的水溫至關重要,很多人洗澡時喜歡把水溫調的很高,太高的水溫是不利於皮膚健康的,而且水溫越高,從皮膚帶走的水分越多,會讓皮膚變得更乾燥。
有些中老年人喜歡洗冷水澡,其實也不推薦,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水溫過低,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在洗澡的時候,容易發生意外。
一般而言,最適合洗澡的水溫,是40攝氏度左右,冬天可以稍微高一點,但最好不要超過0攝氏度。
第二,要注意控制洗澡的時間
很多人只要一洗澡,就要洗很長時間,特別是冬天,由於氣溫寒冷,洗熱水澡特別舒適,所以很多人洗很久都不願意出來。
這樣做其實並不安全,特別是中老年人,如果洗澡時間過長,再加上洗澡的空間比較密閉,很容易導致缺血缺氧的發生。
一般而言,在洗澡的時候,把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
第三,不要運動後馬上洗澡
很多人運動以後馬上就去洗澡,其實並不推薦這樣,剛運動完,我們的交感神經還處於興奮狀態,此時血壓升高,心率增快,人還沒有平靜下來,這個時候去洗澡,在水溫的影響下,又會導致血流的重新分配,可想而知,對心腦血管其實並不利。
運動的時候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剛運動完馬上就去洗澡,洗澡又會消耗一部分能量,容易引起低血糖的出現。
第四,不要酒後馬上洗澡
很多人喜歡在喝酒後馬上去洗澡,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同樣不利於健康,喝酒後血管是擴張的,所以很多人喝酒後臉紅,酒後馬上就去洗澡,在水溫的作用下,血管進一步擴張,容易引起低血壓的出現。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很危險,可是低血壓有時候更危險。
第五,不要在空腹時洗澡,老年人洗澡一定要防滑
很多人習慣早上空腹洗澡,這樣做非常危險,空腹洗澡很容易引起低血糖,而且早上這個特殊的時間段,血壓升高,心率增快,這個時間點洗澡,也容易增加心腦血管發作的風險。
老年人洗澡,一定要用防滑墊,避免滑到。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