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飲食的道路上,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常常被各種謠言困擾。比如,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患者不能吃雞肉,這讓不少愛吃雞的患者望而卻步。但真相到底是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些飲食誤區,為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提供科學的飲食指南。
孫大爺是一位60歲的退休工人,平時生活簡單而規律。他最喜歡的就是樓下烤雞店的烤雞腿,配上一兩白酒,這成了他每天最愜意的時刻。然而,最近孫大爺總是感到頭暈、乏力,偶爾還會心悸。他以為這是年紀大了的正常現象,但前幾天吃完飯後,他突然暈倒了。家人急忙把他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孫大爺患上了高血壓。
在醫院治療后,孫大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醫生給他開了降壓藥,並囑咐他以後要少喝酒、少吃肉。孫大爺回家后,看著桌上的雞腿,心裡滿是失落。他聽說高血壓患者不能吃雞肉,於是決定忍痛割愛,不再碰肉。但孫大爺的女兒在網上查到,高血壓患者是可以吃雞肉的。這讓孫大爺陷入了困惑:到底能不能吃雞肉呢?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能吃雞肉嗎?
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常常被建議少吃肉,這讓很多人誤以為雞肉也在禁忌之列。但實際上,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是可以吃雞肉的。這背後的原因,要從這兩種疾病的病理機制說起。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血管血壓持續升高。患者常常會出現頭暈、乏力、噁心等癥狀。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複雜,其中飲食因素是重要的誘因之一。高鹽、高油食物的過多攝入會導致血壓升高,而脂肪的過多攝入也會加劇病情。因此,醫生通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減少肉類的攝入。
心臟病是一組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心率失調、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多種類型。心臟病的形成與脂肪攝入過多密切相關。當人體脂肪含量升高時,會導致血脂代謝異常,長期高脂肪飲食會引發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堵塞血管,從而引起高血壓和心臟病。
那麼,為什麼雞肉不在禁忌之列呢?原因在於雞肉的脂肪含量較低。雞肉的脂肪含量僅為7.2%,而雞胸肉的脂肪含量更低。相比之下,豬肉的脂肪含量高達37%。雞肉不僅脂肪含量低,還富含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能夠為人體提供必要的營養。因此,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完全可以適量食用雞肉,但建議去掉雞皮,因為雞皮中含有較多的脂肪。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真正要拒絕的5種食物
雖然雞肉不在禁忌之列,但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確實有一些食物需要避免。以下是5種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的食物:
1. 酒精類食物
酒精是一種常見的刺激物,會刺激血管壁,導致血管內出現大小不一的斑塊,進而引發血管堵塞。長期飲酒還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對於已經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酒精的刺激可能會導致癥狀惡化,甚至引發猝死。因此,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應盡量避免飲酒,包括酒心巧克力等含有酒精的食物。
2. 濃茶
茶葉中的茶鹼和咖啡因等活性物質對神經中樞有刺激作用,會讓人變得興奮。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大量飲用濃茶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增加意外發生的風險。因此,雖然喝茶對健康有益,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飲用濃茶,選擇淡茶更為合適。
3. 紅肉
紅肉,如豬肉、羊肉等,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飽和脂肪會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從而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此外,紅肉中的血鐵紅素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盡量減少紅肉的攝入,選擇白肉如雞肉、魚肉等更為健康。
4. 高鹽食物
高鹽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如煙熏類食品、醃制食品等。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鹽,容易導致水鈉瀦留,增加血容量,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盡量減少高鹽食物的攝入,選擇清淡飲食,控制鹽的攝入量。
5. 高熱量食物
高熱量食物本身不會直接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但長期攝入高熱量食物會導致肥胖,從而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負擔。巧克力、蔗糖等高熱量食物會增加體重,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使原本可控的疾病惡化。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保持健康的體重。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和保持良好心情。
合理飲食
合理飲食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中,細糧攝入過多,而粗糧攝入不足。研究表明,粗糧中的亞油脂成分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議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粗糧的比例,如玉米、燕麥等。同時,減少肉類的攝入,增加蔬菜的比例,尤其是綠色蔬菜。洋蔥、大蒜、木耳和西蘭花等食物能夠清理血管雜質,對心腦血管健康有益。
適當運動
適當的運動能夠提高心肺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氧運動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最佳選擇,如游泳、慢跑和散步等。每天堅持4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提高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增強脂肪消耗,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但運動時間不宜過長,超過2小時效果並不會更好。年輕人可以選擇游泳或慢跑,老年人則可以通過散步來保持健康。
保持良好心情
情緒對心腦血管健康也有重要影響。長期的抑鬱、暴躁等不良情緒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引發血管損傷和慢性炎症,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應對各種壓力,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至關重要。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