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米汽車第二波回應來了,同樣的基於回應,簡單分析一下。
還是寫在前面,對於發生這種事故,無限悲痛,希望逝者安息。
第一個,今天回應之後一個比較大的輿情是,為什麼小米車主不聯繫家屬。
原因是需要警方指導,個人理解現在權責沒有定性,警方也不允許說私下給你聯繫。
而且涉及到人命事故,這一點流程處理需要時間。
很多人說第一時間應該安撫家屬,這裡我的看法是,小米以什麼責任去面對家屬。
在一般車禍中,很少有牽扯到主機廠的,也就是智駕盛行後,由於智駕宣傳的特殊性,某些車禍涉及後,主機廠會有進一步的處理。
網上傳聞,安徽事故發生后,小米官方為什麼不聯繫家屬?
碰撞發生后,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繫,瞭解到非車主本人在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並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3月30日,我們的專項小組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並於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資訊。
3月31日,在警方指導下,我們嘗試於4月1日下午與家屬會面。截至此次答網友問發出時止,我們仍在等待會面通知。我們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全力協助善後事宜,並提供支持與説明。
第二點就是車輛不在小米手裡,同樣是涉及到人命事故的特殊性,警方或許有自己的檢測流程。
這裡我個人猜測,由於這類事故的偶發性,估計當地組織警力跟技術手段需要時間。
尤其是車輛家屬懷疑主機廠的情況下
網上有說法稱,事故車輛已經被拉回北京?
這一說法失實。事故發生后,警方隨即介入調查。截止目前,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
接下來同樣的,因為沒有事故車輛,所以不能給出事故發生時的準確結論。
可以確定的是智駕noa—智駕noa提醒—駕駛員介入—撞車
事故發生時,路況和車速情況是什麼樣?
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
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慧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車輛發生事故后為什麼會起火?
事故發生后,當地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目前仍在調查中。
基於目前已知情況,我們僅能確定,事故車起火並非部分網傳的“自燃”,推測系猛烈撞擊隔離帶水泥樁後,整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目前暫時無法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事故后,車門是否能打開?
我們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無法分析事故時車門是否可以打開。
目前,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沒有準確的結論。、
最後一個就是解釋了AEB沒有觸發的問題,在複雜環境下不回應的情況,這個估計大眾會有疑問。
事故發生時,AEB等主動安全功能是否觸發?
本次事件中,NOA提示「注意障礙」后已啟動減速。約1秒後,駕駛員接管,NOA功能退出了。
小米SU7 標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 (FCW) 和緊急制動 (AEB) 兩個子功能,作用對像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標,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之間。這個功能和行業同配置的AEB功能類似,目前不回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總結,總的來說,資訊增量有,也回應了關切。
但是僅僅是這些,我認為時間還能更早一點,比如說提到傍晚熱搜家屬質疑的時候。
最後,智駕時代的車禍治理範式是需要探索的,尤其是消費者跟主機廠認知不同的情況,會產生偏差。
但是,我仍然認為技術進步給了大眾便利,我們應該辨證的看待技術進步的效果。
從有智駕到今天,有曲折有進步,各路廠商的宣傳似乎也有點冒頭,如果通過這個事件可以推動規範進步,或許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另外安全駕駛,生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