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京晨報
評論 >>>
AI時代更要培養“完整的人”
評論 >>>
評論 >>>
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的這場古典音樂分享會,搭建起了學生與知名藝術家交流的平臺,讓更多同學走進古典音樂的世界,感受音樂所蘊含的美學和力量,在觸動心靈的旋律中,感受美、瞭解美,進而在未來創造美。
當前國內的中小學教育中,音樂課常常被認為是“副科”,科林·斯通教授在分享會上直言,音樂是培養抽象思維、情感表達的獨特媒介。當孩子們沉浸於貝多芬“狩獵奏鳴曲”的號角和馬蹄聲,隨著斯克里亞賓的旋律感受地中海的陽光普照和暴風驟雨時,音樂已經悄然塑造著他們跨感官的聯想能力,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審美。
科林·斯通教授認為,古典音樂如同數學、物理一樣,同樣充滿智慧,在真正優秀的教育環境中,在古典音樂上有所作為的學生,也一定可以在相應學科上同樣有所作用,而不是選擇了古典音樂,選擇了鋼琴,就必須要放棄其他所有學科,關在琴房裡,最終變成一個只會彈琴的學生。
眼下,全人教育以培養“完整的人”為目標,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正是回應時代需求的教育理念。在AI時代的浪潮下,重複性工作將逐漸被技術替代,未來人才更需要創造力、情感共鳴和複雜問題解決能力,音樂等“副科”是培養完整人格的關鍵媒介。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