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要提前報班學拼音算術嗎?
更新于:2025-04-05 11:45:00

本文轉自:海峽導報

幼小銜接要提前報班學拼音算術嗎?

看一線老師怎麼說

    春臨鷺島,幼小銜接的“旺季”也如期而至。連日來,廈門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們紛紛組團走進小學校園,開啟小學“初體驗”,各小學與幼稚園的雙向互動也越發頻繁。

    “幼升小”如同一個關鍵渡口,承載著孩子們從幼兒到兒童的角色轉變。然而,科學的幼小銜接究竟該怎麼做,卻困擾著許多準小學生家長。

    “報班提前學”“在家自己教”就是在有效銜接?就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公辦小學教師認為,事實並非如此,從課堂一線的反饋看,提前搶跑的弊端會在孩子正式進入小學后逐漸顯現出來,這些“後遺症”不容忽視,被焦慮裹挾的家長更要把眼光放長遠。

貫通銜接 各小學和幼兒園開展雙向聯動

    幼小銜接如何實現情感與能力的連貫性?比如感恩課程,以雷鋒精神為載體,中班幼兒可以在故事中感受溫暖,大班兒童可以通過遊戲體驗助人樂趣,一年級學生則在思辨中內化責任擔當……

    近日,廈門市前埔南區小學開展了一場幼小銜接教育共同體研討活動,前埔南區小學、華僑幼稚園和第一幼稚園(前埔分園)的老師分別帶來三節課例,探討幼小銜接如何以情感為底色、以能力為筆墨,幫助兒童實現從“被呵護”到“主動擔當”的軟著陸。與會老師認為,在能力培養上,從觀察記錄、邏輯排序到語言表達與辯證思考,層層遞進,能為兒童搭建起社會性發展的階梯;在學習方式上,探索幼稚園的遊戲化情境與小學的學科化的自然交融,通過角色扮演、字源探究、小組辯論等多元形式,可以讓“感恩”從抽象概念化為可觸摸的生活實踐。

    這是小學與幼稚園雙向聯動,貫通銜接的鮮活案例。再比如,近期民立幼兒園攜手廈門市實驗幼稚園、松柏第二幼稚園等6所幼稚園將志願服務勞動與幼小銜接相結合,探索搭建孩子們走向小學和社會的橋樑。與此同時,廈門五緣實驗學校、華僑大學集美附屬學校、烏石浦小學、翔安區和風小學等國內外小學校園都迎來了一批批幼稚園大班萌娃。他們來到寬闊的小學操場,和哥哥姐姐們一起升國旗、做早操;跟隨小學老師的步伐,認識了小學校園的各個角落;還坐進小學教室,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小學生。

    關於幼小銜接,小學和幼稚園在做的,從來都不是提前教授小學知識。

調整心態 焦慮會人傳人 需警惕無效銜接

    “對於每屆畢業班,我們都會專門開家長會,邀請片內小學的資深老師來給家長們講幼小銜接。”思明區一所公辦幼兒園負責人說,“有專家的主題講座,也有往屆家長的經驗分享,細到連書包的尺寸、水壺的選購都有涉及,還組織孩子們到小學參觀體驗,目的就是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科普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但就算如此,家長到校外給孩子報銜接班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下。一位幼稚園園長無奈表示:“因為園內沒教拼音,沒教計算,我們還曾接到家長的投訴。”

    在這位園長看來,“報班提前學”相當於在做無效銜接,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也不符合整體的教學規律。幼稚園不教拼音沒教計算,並不代表沒在做銜接。幼稚園一直在用符合幼兒成長規律的方法,將小學入學準備教育目標和內容要求,融入幼兒園的遊戲活動和一日生活中。比如將識字嵌入繪本閱讀,將學習能力的培養滲透在日常學習裡。

    由於外在環境、教育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等因素的不同,註定了幼稚園和小學之間存在質的差異。該園長認為,孩子需要做好心理品質、行為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準備,來適應完全不同的小學生活。而家長也需要做好過渡期間的準備:警惕焦慮心理的“人傳人”現象,調整好心態、調整好教育方法,説明孩子以良好的狀態迎接小學生活。

    “不搶跑不會輸在起跑線上。科學的銜接是身心、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有機融合,絕非提前學會26個拼音字母和幾位數的加減法。”

提前搶跑 課堂失去新意 會影響聽課習慣

    “拼音不重要嗎?當然重要。只不過,對幼稚園的孩子來說,並不重要。”根據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廈門所有學校的一年級都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所有教師都不能趕超教學進度,也禁止拔高教學要求和評價。為了讓幼小銜接更順暢,近幾年,廈門許多小學一年級還主動降低了教學難度。

    也就是說,新生入學后,教師不會以部分孩子可能掌握的知識水準作為教學起點,而是結合全體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開展教學。採訪中,每位一線老師的答覆都是:無論班上孩子有沒有提前學習過拼音、計算,教學進度都不會受到影響。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孩子因適應不了小學學習生活而提前“搶跑”。

    更重要的是,搶跑帶來的“後遺症”,是校門之外的家長難以提前察覺的。

    “比如最簡單的韻母o,有些上過銜接班的孩子會念成‘歐’。”“‘王’‘里’‘火’等字的筆劃筆順,一些銜接班也經常教錯。”在廈門市屬校擁有30余年教學經驗的語文學科王老師說,這些都還好糾正,最該引起重視的是,“上小學前提前學過拼音的孩子,大概有一半在課堂上的專注力不夠,因為老師課上講的內容他們都已經學過,自己感覺全都會了,課堂對他們來說早已失去了該有的新意。而上課不專心聽講的習慣一旦養成,會影響孩子一生”。

    王老師說,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孩子成績好不好,主要取決於學習習慣和課堂專注度。雖然提前搶跑的孩子在剛開始時成績不錯,但隨著年級的上升,優勢很快就會消失,特別是到了小學中段,容易顯得後勁不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習慣的差別。實際上,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都很簡單,這些內容其實更像一個載體,最終目的是通過載體培養孩子學會如何聽課、如何學習。

該做些什麼?

説明孩子閱讀識字提升自信心和專注力

    若不提前學小學知識,幼小銜接該做些什麼?閱讀,幾乎是每所小學和幼兒園進行幼小銜接時,都在強調的重點。一線老師觀察發現,識字量大的孩子進入一年級后,課堂表現明顯更自信,學習也相對輕鬆一些。需注意,識字方法很重要。採訪中,老師們並不支持家長用識字卡或校外銜接班那種刻意刻板的教學方式來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因為枯燥的識字方法容易損害孩子的識字興趣。

    湖明小學老師宣導通過繪本閱讀讓孩子輕鬆識字,建議家長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每天安排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説明孩子積累識字量。老師們反饋,愛閱讀的學生,他們的觀察力、專注力、思想、意志力也都普遍較好。生活中,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借逛街、看站牌、識廣告語等小細節,引導、鼓勵孩子認字。

    校內老師建議,大班下學期,鑒於孩子手部小肌肉尚未發育完善,可以讓孩子適度進行控筆描紅練習,這有助於他們下筆更穩、握筆更有力。但一定要注意規範孩子的握筆姿勢,一旦握筆錯誤,糾正起來很困難。而關於加減計算,由於其中涉及算理,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會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是家長自己教所無法達到的效果,所以家長無需過早介入,待孩子入學后,由老師進行系統引導即可。如果孩子對數學表現出濃厚興趣,家長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適時進行啟蒙,例如一起數台階、數車輛、做倒計時等互動。

    實際上,那些完全沒有提前學習拼音和加減法的孩子,進入小學後也不會明顯感到學習吃力。廈門的小學課堂會藉助多媒體或各種學具,説明孩子更直觀、具象地理解知識。對於未經過機械做題訓練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而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與激發。

導報記者 梁靜/文通訊員 陳美真/圖

今日起列印准考證了
今日起列印准考證了
2025-03-26 12:31:17
大學生盡享春日浪漫
大學生盡享春日浪漫
2025-03-26 13:28:05
攜企進校 招賢納士
攜企進校 招賢納士
2025-03-26 1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