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梅州日報
●蕉嶺縣新鋪中學 曾秀紅 語文素養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綜合能力與品質,涵蓋語言積累、語感培養、思維發展、審美情趣以及文化傳承等多個維度。對於初中學生而言,語文素養的提升不僅關乎語文課程的學習成效,更對其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深遠影響。情境閱讀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融入具體的情境之中,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有趣,為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開闢了新的路徑。 很多學生在閱讀時往往抱著消極的態度,無法很好地對文意內容進行深入理解,閱讀效果難以實現。其次,初中閱讀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手段較為單一,部分初中生將其視為負擔,在閱讀時缺少自主性和積極性,不能從閱讀中體會樂趣與收穫。情境閱讀創設生動、有趣、充滿活力的場景,把學生帶入文中情景,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素材和語言運用的機會,學生通過情境閱讀、情境思考、情境交流,積累大量的詞語和句子,學會根據不同情景運用適當的語言表達。 情境閱讀教學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我們選初中語文教材中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記》為例,通過情境閱讀教學,在語境閱讀中揣摩字裡行間文字,解讀作者所描繪的一個理想社會,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情境閱讀,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教師藉助播放有關桃花盛開的視頻,欣賞美麗的桃花畫面,營造靜谧、祥和的氣氛,再問學生:“如果你也在這樣優美的環境里沿著一條小溪行走了下去,會產生什麼樣的奇遇呢?”,引入《桃花源記》的學習。 (2)初讀:情境創設後,讓學生自主讀課文,大致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注意字音字形、朗讀的節奏語調、思考文章的大意。 (3)深入研讀:教師播放桃花源的圖片,創設情境,指導學生依據課文的內容,分析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狀態,由小組討論、角色化的方式體會作者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4)拓展昇華:讓學生聯繫現實生活思考,現在社會有沒有像“桃花源”一樣的美好社會,該怎樣構建美好的社會。 4、教學效果 通過對本次情境式閱讀教學的開展,學生學習了《桃花源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被點燃。學生掌握了整篇文章的內容和考點,並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和技巧學到了心中。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想態度都得到了提高。在課後隨機訪談中,絕大部分學生表示通過這堂課學習,從文言文閱讀的新視角去看待它、學習它、嘗試去學以致用。 情境閱讀可以作為一種新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課中發揮積極的課堂功效。不僅能夠激發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其對語文知識的吸收掌握,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從總體上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探索學生層面的情境閱讀方法,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與途徑,為學生營造豐富多彩的情境閱讀語境,促使學生感受情境閱讀中的語文魅力,通過情境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