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烏蘭察布日報
【摘要】本文聚焦中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與民間美術的融入,探討其重要性與教學策略,旨在提升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認知,傳承與發揚民族文化。
【關鍵詞】中學美術;傳統文化;民間美術;教學策略
在中學美術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與民間美術元素,能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審美,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民族文化傳承發展。
一、傳統文化與民間美術融入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傳統文化與民間美術是民族智慧結晶,承載歷史、信仰、習俗等豐富內涵。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融入這些內容,能拓寬學生藝術視野,讓他們接觸到多樣藝術形式,瞭解不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審美素養。同時,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激發文化傳承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促進文化創新,為學生提供創作靈感源泉。
二、教學內容選擇
傳統繪畫。選取國畫經典作品,如顧愷之《洛神賦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引導學生賞析線條運用、意境營造、色彩搭配,瞭解傳統繪畫審美理念與技法。
民間手工藝。引入剪紙、刺繡、編織、陶藝等民間手工藝。例如,剪紙藝術中,從簡單花卉圖案到複雜人物故事,讓學生體驗剪紙工藝,感受民間藝人精湛技藝與創造力。
傳統建築。介紹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特點,如北京故宮對稱佈局、徽派建築馬頭牆等,分析建築裝飾藝術,如木雕、磚雕、石雕,讓學生瞭解建築蘊含的文化寓意與歷史價值。
三、教學方法與策略
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展示傳統文化與民間美術相關圖片、視頻、紀錄片,營造生動教學情境。如在講解敦煌壁畫時,播放紀錄片呈現壁畫創作過程與藝術魅力,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氛圍。
實踐教學法。組織學生參與民間美術實踐活動,如開展剪紙、陶藝製作課程。邀請民間藝人走進課堂,現場示範指導,讓學生親身體驗製作樂趣,掌握民間美術技藝,加深對傳統文化理解。
探究式學習。佈置探究性學習任務,如讓學生分組研究本地民間美術形式,瞭解其歷史淵源、製作工藝、文化內涵,通過實地考察、訪談藝人、查閱資料等方式完成研究報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研究能力。
四、教學評價
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更注重學習過程表現與情感態度發展。評價內容包括學生課堂參與度、實踐作品創意與技巧、對傳統文化理解感悟,以及團隊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等。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方式,全面客觀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創造力。
五、結語
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與民間美術,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舉措。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熱愛,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讓傳統文化與民間美術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興和縣第二中學 錢文娟 李文菊
[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