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研究發現:不容易得胃癌的人,大都有3個共性,佔一個也不錯
更新于:2025-04-14 12:08:42

最近在門診遇到一位40多歲的患者,長期胃部不適卻一直拖著沒檢查,結果確診胃癌晚期。這種案例讓人痛心,也讓我思考:為什麼有些人一輩子胃都好好的,有些人卻早早被胃癌盯上?醫學界確實發現了一些規律。

1.他們的飲食習慣很"佛系"

觀察那些胃部健康的人,吃飯時總是不緊不慢。他們很少狼吞虎嚥,每口食物都要咀嚼20-30次,讓唾液充分分解食物。這種"佛系"吃法減輕了胃部負擔,避免了機械性損傷。

這類人還有個特點——飲食溫度控制得很好。太燙的火鍋、剛出鍋的油炸食品,他們都會晾一會兒再吃。胃黏膜對溫度特別敏感,65℃以上的食物就可能造成燙傷,長期如此會增加癌變風險。

2.他們的生活作息像"瑞士鐘錶"

胃是個很守時的器官。那些胃好的人,三餐時間基本固定,誤差不超過半小時。這種規律性讓胃酸分泌、胃蠕動都處於最佳狀態。他們很少暴飲暴食,也不會讓胃長時間空轉。

睡眠方面也很講究,基本不熬夜。研究發現,長期熬夜會打亂胃黏膜的自我修復節奏。晚上11點到淩晨3點是胃黏膜修復的黃金時段,錯過這個時間,修復效果大打折扣。

3.他們的情緒管理很"高級"

胃是情緒的"晴雨錶"。那些胃部健康的人,往往擅長處理壓力。他們不會讓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持續影響消化系統。通過運動、冥想等方式及時排解壓力,避免了長期應激狀態對胃黏膜的損害。

這類人還有個特點——很少"忍氣吞聲"。遇到不公平的事會適當表達,不會把所有委屈都咽下去。長期壓抑情緒會導致胃酸分泌異常,這是很多胃病的誘因。

給胃加點"防護罩"

1、每天吃夠500克新鮮蔬果,其中的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是胃的天然保護劑

2、醃制、煙熏食品每月不超過2次,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是明確的致癌物

3、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幽門螺桿菌檢測,這個細菌是一類致癌物

4、出現持續胃痛、消化不良、體重莫名下降等癥狀,別拖,及時就醫

胃病發展是個漫長的過程,從淺表性胃炎到胃癌可能要十幾年。這段時間足夠我們改變不良習慣。現在開始調整,你的胃會感謝這個決定。畢竟,能吃是福,但吃得健康才是真福氣。

溫馨提示:內容中醫療科普知識僅供參考,不構成用藥指南,不作診斷依據,無行醫資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