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一定會到尿毒癥嗎?多久會到尿毒癥?
得了腎病,還會有和正常人一樣長的壽命嗎?
這是在治療過程中,多數腎友都擔心的兩個問題,也是難以打開的“心結”。
目前統計,我國患腎病發展到尿毒症的幾率是1%-2%,雖然腎病發展到最終的結果是尿毒癥,但卻不一定會到尿毒癥。而腎功能進展的情況,也會因為腎病病理類型、患者自身情況等原因有短有長。
慢性腎病病程長,治療時間也會長,這也就決定著中間有很大的變數。經過積極診治,多數腎友都可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壽命也不會受到影響。
腎病治療雖難治癒,但是可控、可防。要盡可能延緩腎功能,延長壽命,在治療過程中這項指標必須重視起來——電解質的調節!
電解質是如何影響腎功能的?
調節電解質平衡是腎臟的一項重要功能。腎病早期患者腎功能受損較輕,檢查電解質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異常,但隨著腎臟各項功能越來越差,電解質異常所引發的併發症越來越明顯,嚴重威脅著腎功能的發展。
不少腎友聽過“電解質”這個詞卻不很瞭解,血液電解質檢查主要是檢測鈣、鉀、磷、鈉、氯等指標的變化,來判斷腎功能的過濾情況。其中三項指標是非常關鍵的:
血鉀
由於腎功能代謝能力變差,多餘的鉀離子蓄積體內,極易引發高鉀血症。高鉀血症不僅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更大的危害是會引起心臟和神經相關疾病,比如心律失常、心肌張力降低,還會引起四肢及口周麻木,肌肉酸痛等情況,從而對腎病治療不利。
通常腎衰竭期及尿毒症的患者易發生高鉀血症,要注意防治這項併發症。注意保持血鉀濃度低於5.3mmol/L是更安全的,可以服用排解藥物,控鉀期間注意少吃高鉀食物。
血鈣
腎臟病患者往往出現鈣吸收障礙和鈣流失增加,導致低鈣血症和骨質疏鬆,嚴重的甚至會影響走路。補充鈣質,腎友可以選擇吃一些藥物如碳酸鈣片,適當吃一些含鈣高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等。但也要注意補鈣過多引起高鈣風險,因此就要注意監測血鈣情況。血鈣濃度正常值未2.25~2.75mmol/L,但有些患者可能自身病情差異規定值也不同,比如透析患者可能會稍高點。
血磷
腎衰竭期的患者會出現“低鈣高磷”的情況,主要與甲狀腺功能異常有關。出現高磷血症會導致體內骨鹽減少,也會加重骨質疏鬆的情況,增加腎性骨病的發生。降低血磷水準,一方面可以服用鈣磷結合劑如碳酸鈣、醋酸鈣等來調節鈣磷平衡,也可以服用一些促進磷代謝的膠囊如 維拉姆等。平時注意少攝入含磷高的食物,比如飲料、乳製品、動物內臟及堅果,要適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