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州日報
家長展示課堂筆記。
家長課堂現場。
和家長一起來聽課的孩子和老師互動。胡迪 攝
記者 胡迪
“最近孩子放學回家總是悶悶不樂,問原因也不說,我們家長該怎麼辦?”“昨天剛因為玩手機的事情跟女兒大吵了一架,感覺真的無法溝通。”……剛剛過去的雙休日,位於廣陵區旌忠巷46號的揚州家長學校總校五樓報告廳內坐滿了家長。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家長們帶著教育孩子的困惑與問題,認真聽著老師講課。這個被譽為父母“學習班”的家長課堂,效果究竟如何?記者進行了探訪。
家長心聲:做父母有很多要學
“以前我工作很忙,在與孩子相處上忽略了很多,現在跟上初中的孩子之間關係有點緊張。”家長課堂現場,上了六七期課的賀先生說,初中正是步入青春期的年紀,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他想跟孩子好好相處卻不知道如何去做。“秋學期開學,孩子班主任告訴我們揚州市校家社協同育人實踐中心開設有家庭教育指導課,我決定來聽聽,找找方法。”
賀先生回憶說,他還記得第一次聽課是翠崗中學副校長蔣曉美講的《我的孩子,我的家》,“蔣校長的課,讓我知道了不要老是拿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如‘你看看別人家孩子怎麼怎麼樣’,這樣極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賀先生表示,家長課堂讓他跟孩子的關係從緊張到緩和,他非常感激。
“關於用手機問題,我在家經常會跟女兒吵架。”在家長學校《助力青少年成長,科學使用手機》的課堂上,田女士這樣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來聽課,是我女兒給我報的名,她說讓我來聽聽,看有沒有什麼辦法緩解用手機矛盾。老師說,家長想讓孩子少玩手機,那必須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成天抱著手機看,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從前我在這方面沒有注意,今後會克制自己。”田女士還表示回去要給孩子制定手機使用時程表,不能每次都是口頭說一說,要有實際的東西去規範。
相處策略:換位思考,給予陪伴
家長課堂上有一位程女士也幾乎每期都來。程女士女兒上初中,正是青春敏感期,“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需要花更多心思,之前我跟女兒間歇性會因為一點小事爆發爭吵,搞得兩個人都很不愉快。”程女士有時候會跟女兒坐下來好好談談,但是感覺收效甚微,讓她頗為苦惱。
程女士說,聽完課後,她知道了很多時候,不只是孩子的問題,家長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從前我在家跟孩子發生矛盾往往是指責,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幾期課聽下來,我從最開始的‘一點就著’,到能友好地跟女兒進行溝通。”程女士表示,發生矛盾的時候,雙方都應該冷靜下來。尤其是成年人思想成熟,更應該懂得平復情緒,換位思考。
最令程女士欣慰的是,如今女兒晚上放學回到家,都會先跟她說說學校里發生的事情;遇到任何困難,也都會第一時間向她尋求説明。“我們現在的關係更像是朋友,感謝家長學校讓我們母女關係得到了改善。”程女士說。
家長課堂現場,記者還看到有一家三口都來聽課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比如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處理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喬女士表示,這些問題常常讓她感到困惑和無助,“以前我都是自己來聽,因為內容很有意義,所以現在帶著老公和孩子一起聽。”
喬女士告訴記者,以往女兒學習的時候她都是做自己的事情,現在女兒看書的時候她會跟女兒一起進行閱讀,也更多地陪女兒運動、散心……“現在女兒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今天又可以跟媽媽一起學習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梅嶺中學專職心理老師徐菊芬在上完課後這麼跟記者說,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希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點耐心、多點陪伴。
家校合力打造揚州樣板
“我們這裡既是揚州家長學校總校,也是全國首批校家社協同育人實驗區揚州實踐中心。”實踐中心老師田曉玲介紹說,去年1月份,我市入選全國首批校家社協同育人實驗區。從成為全國實驗區開始,就著手建設揚州實踐中心,並於去年5月基本建成。
記者瞭解到,家長學校的家長課堂每期都會有不同主題,課程多以老師講授,中間穿插一些互動的形式呈現。大部分內容與改善親子關係、促進與孩子的溝通有關,比如《有話好好說——和青春期孩子如何溝通》。也有與孩子學習有關的課程,比如《如何邁過三年級語文學習這道坎?》。還有為孩子普及知識、提高自我安全意識的課程,比如《普及消防安全知識》。
“揚州市家長學校總校家長課堂從2024年7月14日暑假第一期開課以來,到目前為止一共舉辦了30期,共有近5000人次的家長和學生參與。”實踐中心有關負責人薛曙春告訴記者,在講課的老師方面,家長學校安排有一線家庭教育專家,也有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幾乎每一期家長課堂都座無虛席,很多家長主動加講課老師的微信,在微信里與老師溝通教育方式。”
“教育要做到撫養、培養、教養。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很多家長的理念還不夠全面,如何提升這部分家長的認知,幫助他們做到與孩子良好溝通?於是家長學校應運而生了。”市教育局副局長張曉林表示,想要打造家教名城,舉辦家長學校便是一個重要舉措,“希望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家庭教育名城的揚州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