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萬物CEO李開複稱2025年將是大模型“落地為王”的元年。
近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人工智慧主題日”主論壇——未來人工智慧先鋒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以“積澱·湧現”為主題,在會上,創新工廠董事長兼零一萬物CEO李開複表示,2025年將是AI-first應用(指離開大模型就無法存在的應用)爆發、大模型“落地為王”的元年,如何讓大模型真正賦能千行百業將是今年的一個焦點問題。
對於AI的發展前景,李開複的態度非常樂觀。他認為,隨著模型降到“白菜價”,加上DeepSeek的市場教育作用,AI應用將迎來爆發:“AI 2.0 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技革命與平臺革命,大模型走出實驗室,穿透各行各業成為驅動實體經濟的新質生產力。在過去兩年間,從 ChatGPT推出之後,大模型智力在不斷地提升,而且目前看起來遠沒有觸及天花板。與此同時,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在以每年降低10倍的速度快速下降,這為AI-First應用爆發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條件。”
在技術層面,李開複認為,雖然預訓練階段的Scaling Law(縮放法則)的增長趨勢開始放緩,但行業內已經出現了新的曙光,Scaling Law正從預訓練階段轉向推理階段,也就是慢思考模式:“新的慢思考Scaling Law是指,模型思考的時間更長,就會得出更優質的結果。目前看來,慢思考Scaling Law下,模型性能的成長速度非常快,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李開複談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AI教AI”的時代:“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再單單依靠人來發明新演算法、發明模型架構,而是AI借由慢思考具備了反思的能力,能夠自我反覆運算、自我進步,AI進入了自我演進範式。”
最後,李開復分享了自己對於DeepSeek的四個觀察:通過破解並開源推理模型的思考訓練過程,DeepSeek進一步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憑藉高效的工程效率,DeepSeek走出了一條與OpenAI“天量級融資”的底層邏輯迥然不同的中國道路;隨著“DeepSeek時刻”的到來,大模型在中國的全面落地將被大幅加速。
李開複指出,最重要的一點在於,DeepSeek證明了開源模型的能力追上了閉源模型:“DeepSeek證明了閉源的路徑是不可取的,開源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如果DeepSeek沒有開源,我大胆預測,它的影響力會遠遠不如今天。”
據李開複介紹,在過去幾個月內,零一萬物做出了戰略調整,全面擁抱DeepSeek,將大部分力量用於把DeepSeek優質基座模型轉變為企業級DeepSeek部署定製解決方案,“可以類比為零一萬物在打造AI 2.0時代的Windows系統,而DeepSeek就是驅動這個系統的內核”。
李開複補充道,隨著全世界開始擁抱大模型,一個嚴重的問題在於,很多基座模型在使用小語種時的表現並不好。這也是零一萬物推出小語種模型的初衷,公司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倡議,期待與“一帶一路”國家攜手合作。
在這場大會上,圖靈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歐洲科學院院士約瑟夫·斯發基斯也發表了演講,討論了邁向工業AI時代的挑戰與機遇。他認為,AI技術雖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處於發展初期,向自主式AI的演進面臨著諸多挑戰。同時,AI在系統工程、監管框架等方面也存在難題。
斯發基斯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憑藉工業基礎和數據資源優勢,有望在工業AI領域實現突破,引領發展新方向。他建議中國制定與自身國情相符的AI願景,與美國的AI願景形成差異化,從而在全球工業AI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此外,具身智慧的發展是AI技術實用化的關鍵一步。智源研究院院長王仲遠在論壇上指出,當前,具身智慧的發展面臨諸多瓶頸。硬體成本高、成熟度不足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更多場景中的應用落地,同時,數據的缺乏導致具身模型的能力偏弱,使模型存在“不好用、不易用、不通用”的問題,而模型能力不足又進一步加劇了落地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王仲遠認為,破解這些挑戰需要從多個環節入手:硬體公司需降低生產成本,數據方面需構建開放共用的生態,應用方面需多方合作尋找合適的場景。因此,智源研究院在本次論壇發佈首個跨本體具身大小腦協作框架RoboOS與開源具身大腦Robo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