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把脈促發展 教學視導助提升
更新于:2025-03-26 12:21:43

本文轉自:池州日報

精準把脈促發展 教學視導助提升

— —市教體局開展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視導紀實

體育視導組進行排球項目教學觀察。

物理視導組走進教室展開教學觀察。

化學視導組進行資料查閱。

  □ 記者 唐馥嫻

  “這次教育教學視導猶如一場‘及時雨’,既精準診斷了教學現狀,又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提供了金鑰匙。”近日,在市教育和體育局教育教學視導工作結束後,池州市第一中學校長紀良平深有感觸地說。為期兩天的教育教學視導中,由市教學研究室組織的39人專家團隊,通過課堂問診、座談研討、資料分析等方式,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出了一劑“革新良方”。

  以問題為導向 錨定教育革新方向

  三月的池州一中迎來了一場“全面體檢”。市教學研究室組織13個學科組、39名涵蓋教學教研管理全領域的專家團隊,聚焦新課程實施、校本教研品質、教學常規管理等核心領域,通過隨機聽課、查閱資料、師生座談、現場反饋等方式,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把脈”。

  兩天時間里,視導組隨機聽課32節,查閱教案49本、作業203本、測試卷79份,召開教師座談會40人次、學生座談會55人次。

  在高一語文課上,教師將《鄉土中國》與社會學調查結合,設計跨學科探究任務;高三物理課堂中,教師通過真題分析與實驗操作融合,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然而,視導組也發現部分問題:物理學科數字化實驗室使用率不高,化學組教師論文撰寫能力不強,資訊科技課時設置未達課標要求。池州一中校長紀良平坦言:“視導組反饋的問題一針見血,既有管理層面的不足,也有教師發展的短板,我們照單全收、立行立改。”

  針對問題,學校迅速建立整改台賬。物理組計劃通過校際協作共用實驗資源,化學組將邀請高校專家開展科研能力培訓,資訊科技組承諾年內更新機房設備並開足課時。市教研室有關負責人指出:“池州一中作為省級‘雙新’示範校,需在示範引領上多下功夫,既要解決自身問題,更要帶動區域發展。”

  以創新為驅動 探索教研改革路徑

  本次視導不僅是常規檢查,更是教研機制與技術賦能的深度探索。學校語文教研組將“大思政課”與地方文化結合,開發“池州名人”“非遺傳承”等校本課程。高二語文備課組設計的《鄉土中國》單元教學案例,融合社會學調查與文學評論,獲省級優課一等獎。通過“三查三看”模式(查備課、查課堂、查教研;看教師發展、看學生反饋、看資源建設)后,語文學科視導組組長這樣評價:“這種跨學科實踐,讓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

  英語組的“三階教研”機制成為亮點。每周集體備課聚焦教學痛點,雙周理論研修對標前沿趨勢,每月專題研討突破改革難點。高三備課組開發的“ 高考微寫作”系列手冊,將應試能力提升與核心素養發展有機融合,被視導組建議作為市級範例推廣。資訊科技組則提出構建“科技+”育人生態,計劃聯合數學、物理等強勢學科開發智慧機器人課程,並打造人工智慧創新實驗室。“技術賦能不是空談,而是通過課程重構架起通往未來的橋樑。”資訊科技視導組組長強調。

  音樂、美術學科的改革同樣引人注目。音樂組與體育、語文組連袂打造《赤壁詞·韻動千古》舞臺作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美術組以徽派建築為切口開發校本教材,並計劃增設陶藝、版畫工坊。面對“副科偏見”,音樂視導組組長呼籲:“美育不是點綴,而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因。”

  以長效為目標 構建教育發展新生態

  視導的最終目標是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針對整改任務,市教研室要求學校形成“一校一報告”,兩個月後開展“回頭看”。池州一中迅速行動:修訂教研制度,強化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為青年教師制定“藍青工程”培養計劃,通過“拜師結對”促進專業成長;建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從教學目標達成度、學生參與度等多維度量化考核。

  各學科組提出的建議被納入長效規劃。地理組建議挖掘清溪河、白洋河流域的鄉土資源,開發“農業區位探究”專案式課程;歷史組提出探索“短時高效”人文素養培育路徑,針對理科生設計專題微課;政治組強調動態更新學科題庫,確保情境素材與國家政策、社會熱點同步。化學視導組組長指出:“教師科研能力是短板,需建立‘名師引領、青年教師參與’的機制,通過專項培訓提升成果轉化能力。”

  據悉,市教研室計劃建立“成果共享平臺”,將分層作業設計、課堂評價策略等優秀案例推廣至全市。例如,英語組的“三階教研”模式、語文組的跨學科實踐、資訊科技組的“科技+”課程體系,均被列為重點推廣專案。同時,教研室將深化長三角教育資源協作,引入高校學者開展“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變革”專題研修,並探索AI、大數據等技術在學情診斷中的應用。

  池州一中作為“示範校”,既需夯實自身特色,更需輻射帶動區域發展。學校將以視導整改為契機,持續關注教學動態,深化課標研讀,強化教師培訓,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提升技能。完善課堂評價體系,從目標達成、學生參與、教法運用、教學效果等多維度進行評價,及時反饋並引導改進教學,保障課堂45分鐘品質。校長紀良平感慨:“視導既是檢驗,更是賦能。我們將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推動教育品質邁向新台階。”

來安徽 上春山
來安徽 上春山
2025-04-06 00:23:05
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5-03-25 23:39:47
體育課讓學生出出汗
體育課讓學生出出汗
2025-03-26 00:19:04
未畢業,已就業
未畢業,已就業
2025-03-26 00:56:46
努力的日子會發光
努力的日子會發光
2025-03-26 02: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