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賈一村
在全球化浪潮下,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中文作為重要的交流工具,其教育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新契機。傳統教育模式在文化傳播與教學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難以充分滿足中文學習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創新國際中文教育模式成為必然趨勢。通過新媒體整合文化資源、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等創新之舉,可以逐步改變國際中文教育格局,為其注入新活力。
新媒體環境下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現狀
文化傳播管道多元化。在線教育平台憑藉其海量且多樣的資源庫,將中國文化以高清視頻、生動音訊、詳實圖文等形式全方位呈現。從古典詩詞的韻味到民間工藝的精巧,從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到現代都市的文化活力,在線教育平臺可以跨越時空界限將內容傳遞給全球中文學習者。同時,社交媒體搭建起文化交流互動橋樑,不同地域的人們圍繞中文與中國文化展開熱烈討論,話題熱度持續攀升,文化傳播的輻射範圍呈指數級擴張,讓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在新媒體浪潮中不斷向外延伸。
文化融合教學興起。在新媒體環境下,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文化與語言教學融合步伐加快。新媒體的豐富素材庫為教師提供了大量與文化緊密相關的教學資源,得以將中國文化元素有機嵌入語言課程中,如以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故事為藍本講解商貿詞彙,借傳統禮儀文化闡釋語言使用規範。虛擬技術則可以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構建虛擬的傳統節日慶典場景,讓學習者在互動參與中感受文化氛圍,深度理解中文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使中文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而是一個文化與語言相互交融的學習過程。
新媒體環境下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模式
文化主題資源整合模式。全方位收集中國歷史、藝術、民俗等文化領域素材,通過數位化技術將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分類整理,搭建起完善的資源資料庫。利用智慧篩選演算法,依據學習者的語言水準和文化興趣偏好,精準推送合適的資源。針對初級學習者,推送基礎性、有趣味性的傳統節日圖文資料,助力其初步了解中國文化;對於高階學習者,則提供深度剖析中國古典文化的專業視頻。整合在線課程資源,圍繞同一文化主題,將語言學習、文化解讀以及互動練習課程有序串聯,打造系統、連貫的文化學習路徑,幫助學習者全面且深入地探究特定文化主題。
沉浸式文化體驗教學模式。運用虛擬實境技術,構建如古街廟會、傳統書院等高度逼真的中國傳統生活場景,使學習者能夠在其中自由探索,與虛擬角色互動,深入感受濃厚的文化氛圍。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學習者掃描教材圖案便可呈現出文化內容的立體影像,使知識傳播更加生動形象。設計教學活動時,可組織線上傳統茶藝表演、書法創作等文化實踐活動,鼓勵學習者親自參與體驗。依託社交媒體開展文化話題討論,營造沉浸式文化交流空間,促使學習者在實踐操作與交流互動中深刻領悟中文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新媒體環境下國際中文教育創新模式的作用
在新媒體環境下,國際中文教育創新模式發揮著多方面的作用。文化主題資源整合模式,可打破文化資源零散分佈的局面,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對文化知識的差異化需求,推動文化知識的系統性傳播,深化學習者對中國文化多元維度的認知。沉浸式文化體驗教學模式,可有效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通過營造逼真情境與互動環節,增強文化學習的感染力與吸引力,讓學習者切實感受中華文化魅力,進而促進文化理解與傳承,提升國際中文教育中文化教學的成效,助力中國文化在全球的廣泛傳播。
結語
在新媒體環境下,國際中文教育從技術應用、資源傳播方面實現發展突破,通過創新教學與資源利用模式,發揮出激發學習興趣、保障資源獲取等重要作用。未來,應持續依託新媒體,深化教育模式創新,讓國際中文教育在全球綻放更絢麗的光采。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國際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