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哪個升高問題更大?快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更新于:2025-04-14 08:13:36

隨著大家生活習慣的變化,現在的糖尿病患者是越來越多了,對於剛確診的病者來說,是空腹血糖准一點還是餐后血糖會更準,除了血糖還要注意什麼?這些問題都困擾了許多糖友,今天小九就跟大家分析一下血糖的話題。

一、了解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自己隔夜禁食8-12個小時內的所測到的血糖值,要注意的是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不能歸為空腹血糖。測到的血糖範圍在3.9~6.1mmol/L是屬於正常範圍,若是血糖數值大於等於7.0mmol/L就是糖尿病範圍,小於2.8mmol/L就是低血糖的情況。

而餐后血糖是進食后兩個小時的血糖值,一般來說餐后兩小時大於11.1mmol/L是糖尿病的範圍,而小於7.8mmol/L是正常範圍。

病友們肯定會有疑問:到底哪種血糖更能反映自己的身體血糖?

二、哪個數值高需要特別注意?

空腹血糖就是人體的基礎血糖,它是為了保證我們日常活動,維持正常身體功能,若是空腹血糖太低,肝臟就需要調動自身儲存的肝糖原釋放到血液中去,確保人體血糖穩定。但是肝臟自身“庫存有限”,因此需要通過食物的攝取來滿足自身血糖的需求,這時候就出現了餐后血糖。

如果是健康人群,胰島功能沒有問題,即便進食后血糖會升高,由於胰島素的及時分泌,血糖會回落到正常值;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由於胰島素功能不健全,不足以讓血糖回到正常值,就會出現餐后高血糖。

因此,雖然空腹血糖是檢測糖尿病的重要標誌,但餐后血糖同樣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只有保持全天候的血糖檢測才是真正靠譜的方法。

三、糖尿病人還要把握這個指標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更要注意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的檢測。

2020年11月份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了糖尿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人的血液中有血紅蛋白這種重要成分,它主要是為身體供氧並且攜帶氧氣,而這種成分除了這個功能以外,它少部分可以和血液中的葡萄糖結合,結合後會產生“糖化血紅蛋白”。

一般人檢測的糖化血紅蛋白值並不會很高,但糖尿病患者由於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比普通人高,因此他們檢測的值會更高。這個糖化的週期能到一百二十天,也就是說檢測的糖化血紅蛋白值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2-3個月的血糖情況,對患者來說可以更好地反映身體血糖情況。

2020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超過6.5%並且空腹血糖超標或糖負荷試驗后2小時血糖超標的情況就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對糖尿病患者的診斷及控制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會在意血糖值,但是有時候會忽視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因此在控制血糖的時候,也應該重視另外這個指標,並且做好飲食規劃,避免過多攝入高糖分的食物,特別是加工過的食品,如零食、蛋糕、澱粉類食物等。

參考資料:

王建華.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究竟孰輕孰重?[J].糖尿病新世界,2013.

王建華.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大揭底[J].家庭醫學:下半月,20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