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王生日與蛇王廟
更新于:2025-04-14 07:51:46

本文轉自:蘇州日報

《蘇州日報》2025年04月14日 A04版

  錢宇澄

  蘇州古城除了有蛇門這處與蛇相關的地名外,還有一座在明清時期廣受信眾祭祀的蛇王廟。清代道鹹年間,蘇州文人顧祿《清嘉錄》中提到:“(四月)十二日為蛇王生日,進香者驁集於婁門內之廟。”

  蛇王廟原址位於婁門附近,始建年代已無考,至遲在明代中後期已有相關的記載。明萬曆年間,蘇州人錢希言在其《狯園》中的《蛇王》篇中載“蘇州城東婁門內,舊有蛇王廟”,後又雲“今不知何人廢廟”,說明此廟在萬曆年前就已存在過,但在明後期曾被廢除過。清代中期,又有了蛇王廟的相關記載,乾嘉時期的蘇州人錢思元在《吳門補乘》中雲:“蛇王廟在婁門內,負城臨水。”當代《平江區志》中也載,蛇王廟“在原婁門城腳下,水城門以南,地名毒蛇墩”。

  關於蛇王廟內祭祀的物件及祈願的目的,大致流傳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廟內供奉的是蛇將軍。由於附近城外多捕蛙人,為了防止被蛇咬並保佑捕蛙無患而立。據明代《狯園》中載:“常年葑門外捕蛙船數百艘,各舟持短青竹桿子,並牲酒紙馬來獻。獻畢,複持去。每夜用此桿子開路,一切蟒毒,因爾斂跡,得以捕蛙無患。”清代袁學瀾《吳郡歲華紀麗》也說,由於人們都想去蛇王廟祈願遠離蛇毒,故而“道人以意為符,屈曲其形,刻板印之,分贈香客,歸粘戶牖,雲能遠蛇毒也”,特別是“漁人及捕蛙者奉之尤虞”。另一種說法是蛇王廟中祭祀對像是明初方孝孺,因敬其忠烈而祀之。清末民初的郭則沄在《洞靈小志》中雲:“蛇王者即明方正學先生。”方正學即是方孝孺,書中還講了方氏被奉為蛇王的原因,相傳方氏被害後在改葬時,由於蛇蔽之,得以不腐,時人敬其忠烈,奉其為蛇王。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祭祀蛇王是為了祈願麥收季節不要下雨,以求五穀豐登。正如《清嘉錄》中所雲:“人又以是日雨主壞麥,謂巳日屬蛇,麥收忌雨,有此說也。”《吳郡歲華紀麗》中也解釋了四月祀蛇王的由來,“四月為巳月,巳為蛇”。清代蔡雲《吳歈》中有雲“月交蛇位麥登場,日紀蛇生驗雨暘”。

  蛇王廟的建築格局及祭祀場景,在各時期的資料上也有所記載。明中後期時,蛇王廟是“附城臨水”而建,信眾多以捕蛙人為主,“各舟持短青竹桿子,並牲酒紙馬來獻”。到了清中期,《吳門補乘》中對蛇王廟描述道:“負城臨水,傑閣巍然,與毘陵檥船亭相似。前殿塑蛇將軍,特假蛇耳。”清末時,依然是“進香者驁集於婁門之廟,傑閣負城,高窗臨水”的景象。另按《平江區志》的記載,蛇王廟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時重修過,“原正殿楹柱間,滿布大小塑蛇,形態不一”。清末民初時,此廟曾歸東北街關帝廟執管。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時的信眾更加趨於多元化,士紳階層也加入到了祈願人群中。蘇州業餘曲家陸宗篁在其《補過日新》中記道,他在光緒十四年(1888)二月初一時還曾代其老舅去蛇王廟進香。清末進士郭則沄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刊成的《洞靈小志》中就對婁門蛇王廟有過細緻的記述,“其廟負城面河,古木周繞,榜曰蛇王古廟,又曰靈珠禪寺。壁嵌殘碑,已剝若蝕”。文中還對廟內供像和陳設都作了形象的描寫,另外還提到殿右另闢一室中奉有方孝孺畫像。從其細節化的描述來看,他本人極有可能曾到訪過蛇王廟。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蛇王廟,每逢農曆四月十二日,依舊是人潮湧動的景象。當時《蘇州明報》中就留下了一篇《蛇王廟巡禮》的文章,講述了當時民眾擠得水洩不通的熱鬧場景,“嫋嫋的香煙,瀰漫一室。蠟燭已經點不及了,只得往沖天爐裡丟去”。直到抗戰時期,由於此處一度被設為警戒區域,蛇王像移奉至關帝廟。此後,原婁門蛇王廟基址逐漸冷落,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拆除。

母親的石磨子豆腐
母親的石磨子豆腐
2025-03-26 04:02:25
傳茶守藝 代代不息
傳茶守藝 代代不息
2025-03-26 04:02:26
動人歌聲“唱”起來
動人歌聲“唱”起來
2025-03-26 04:02:28
讓科技賦能民族音樂
讓科技賦能民族音樂
2025-03-26 04:03:17
仙海發現10米石龍
仙海發現10米石龍
2025-03-26 04:04:14
站立的遐思漫讀
站立的遐思漫讀
2025-03-26 04:04:21
《群山絕響》再版記
《群山絕響》再版記
2025-03-26 04:04:22
兩出好戲 講述愛情
兩出好戲 講述愛情
2025-03-26 04:06:32
茅針兒青青
茅針兒青青
2025-03-26 04:06:57
個人藏書的歸宿
個人藏書的歸宿
2025-03-26 04:07:13
遠去的煤油燈
遠去的煤油燈
2025-03-26 04:07:35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2025-03-26 04:08:50
“萊蕪”何來?
“萊蕪”何來?
2025-03-26 04:09:11
巴風蜀韻耀古今
巴風蜀韻耀古今
2025-03-26 04:09:51